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病原真菌学名

2021-02-18 11:18:22热度:118°C

病原真菌学名:Exobasidium vexansMassee。属担子菌亚门,外担菌目,外担菌属。无性态尚未发现。亚洲各产国、中国主要产茶地区的高山茶园均有分布。以西南和华南茶区发生较重。为害新梢。病株嫩叶上初生淡黄色或淡红色近圆形透明斑,后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疱斑,上覆有一层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变成淡褐色枯斑,边缘有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病叶可扭曲畸形。嫩茎上病斑灰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茶果罹病变成僵果。茶饼病直接影响产量,病芽叶制成千茶,味苦易碎,品质低劣。病斑上白色粉末为病菌有性态的子实层,由担子和担孢子组成。担子棍棒状,单胞,无色,大小为(30~50)微米×(3~6)微米,顶生3~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顶生一个孢子。担孢子呈肾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9~l6)微米×(3.5~6)微米。病原菌为专性寄生菌。产孢能力强,一个成熟的疱斑在24小时内,可形成约100万个孢子。但孢子寿命短,怕光照,在紫外光下45分钟、阳光直射下1-1.5小时即致死。在有水膜或相对湿度大于90%、温度25℃条件下,最适宜孢子萌芽。致死温度为35℃。以菌丝体在病叶活组织中越冬或越夏。次年春或秋季,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形成担孢子,随风传播,落在嫩叶茎上,担孢子在叶片保持水膜11小时的条件下,从表皮组织或气孔侵入,在细胞间隙蔓延,潜育期3~18天,形成新病斑,孢子成熟后飞散,不断进行再侵染。在阴湿、低温、日照少(5天中平均日照少于3小时)、并有大量嫩叶存在的条件下,病害易流行。发生盛期一般在春秋季。西南地区在6月~9月,海南地区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高山、谷地、阴坡茶园发生重。杂草丛生、遮荫过度、修剪不适时、施肥不当的茶园发生也重。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防治方法:勤除杂草,分批多次采摘,适时修剪,加强测报,及时喷施杀菌剂,以控制病害流行。

茶叶比赛刚炒的茶叶

上一篇:茶芽桔病
下一篇:茶树叶部病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