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高山茶香远益清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这句话对眼下闽中茶乡的大田县茶农们来说,显得十分贴切。从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全县加工秋茶约1200吨,产值140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茶农们,又拉开了新一轮的茶业拓展计划,纷纷上山新垦茶园,以期更多的荒山、山地成为他们家里的“聚宝盆”。
在这个丰收之秋,让我们一起品读大田茶叶的发展故事。
茶叶变“绿”
生态,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最为关注的一个词语,这也是大田县茶业发展一直努力的方向,大田干群正在着力构建10万亩的生态茶园。
地处群山环绕的山区大田,千米以上高山175座,境内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溪沟纵横,甘泉潺流,正合“高山云雾出好茶”。可是占尽地利的大田人,如何才能做好茶文章呢?
这个县从种植上入手,先是从省茶科所选购品质上等的黄观音、红芽观音、金萱等品种,自前年开始,在梅山、吴山、石牌等地建立茶叶苗木基地。为提高定植的成活率,县里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蹲点,加强新发展区的技术指导,科学定植,提高成活率,均匀生长,达到早生快长。同时,从浙江等地调入杨梅、木荷等苗木近3万株,实施新建茶园防护林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抗逆性。今年,全县共出圃茶苗1000余万株,从县外调剂茶苗300余万株。
在茶园管理上,茶农按无公害种植标准,大量使用农家肥、复合肥,化肥的使用量控制在年施肥量20%%以内,治虫全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及生物农药,选择没有相互抗药性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有的茶区还应用害虫测报、土壤化验等技术。在整个种植、管理过程,县有关部门全力引导茶农们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确保生态茶园建设的推进。
大田现已列入全省茶业新区开发科研基地,县里常年聘请省茶叶协会副会长陈郁榕等5名专家、教授为县里茶业发展顾问,指导茶农发展茶叶生产。全县茶园面积达4.34万亩,涉茶农民5万余人,创办茶叶加工厂236家。在工商人员、质监人员的引导下,茶农们先后注册了仙顶、江山美人、戴云龙等近10个有关茶叶的商标,大方广等茶叶公司通过了QS质量认证体系,不少茶厂还主动配备快速农残检测仪,以提高茶叶品质。
今年以来,县产茶核心区———屏山乡实施“猪—沼—茶”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的“551”项目,即500亩生态有机茶、500头猪、100口沼气池,将茶业、沼气池建设、养猪业有效结合起来,把沼气用作生产生活燃料,猪粪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沼液用于茶叶的浇灌,从而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燃料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叶品质,同时使养猪业得以发展,带动茶产业链的延伸,促进茶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茶香愈浓
建好生态茶园,有了优质的茶青,如何加工出好茶叶呢?
好的加工设备与好的加工技术一样重要。茶农们首先在农信社的金融部门的支持下,掀起制茶设备更新换代之潮。全县200多家茶叶加工厂基本换上了电控杀青机、摇青机、除湿机等先进的全套制茶设备,各茶叶加工厂纷纷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在大方广茶叶公司、屏山金阳茶厂等处,拥有了240片烘干机,价值7万多元,是当地最先进的烘干机,烘干效果特好。在屏山乡,去年仅除湿机这一设备就增加了100多台。
茶农们大胆改革传统制作工艺,以液化气为燃料,换上了新式杀青机、烘干机,既方便、卫生,又减少了制茶过程的二次污染;引进台茶工艺,在作青上多翻少摇,延长作青时间,使茶汤色泽翠绿;做形上,速包机、平揉机取代了整形机使茶条圆紧,色泽嫩绿,同时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茶乡大田各茶厂里,四处可以看见一部部崭新的空调,可这些家伙都不是为主人服务的,全是为了厂里的茶叶“效劳”的。在屏山乡屏山村郭华强的加工厂里,为了加工出好茶叶来,用上了家里舍不得用的空调来做茶。郭华强说:让茶叶用上空调感觉是奢侈了点,但加工出来的茶叶不但卖得俏,一公斤却可以多卖上数百元。
加工茶叶虽不是重活,但要加工出好茶,绝对是件累活,从晒青到成品,都容不得一丝马虎,特别在摇青、做形时,边看茶色、边闻茶香,同一组动作至少要重复80遍,时间连续十多个小时,加工一批茶叶,人都瘦了一圈。为求佳茗良茶,茶农们不但虚心四处求教制茶技术,加工茶叶时也是有如照顾孩子般的细心。现在,在大田各茶厂里的空调技术、保色技术、造型技术均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
茶香了。县里及时引导茶农们引入竞优创新理念,参加省市茶赛、茶事,通过茶赛提升茶叶品质,提升大田茶叶知名度,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七月上旬,从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传来捷报:大田县选送的16个茶样喜获丰收,14个茶样捧奖,其中名茶5个、优质茶9个。这一成绩遥遥领先于全市各县(市、区)产茶区。据不完全统计,大田县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茶赛奖牌的茶农达40余人,捧得市级以上奖牌多达70多块。
走进一些制茶能手家中,金灿灿的一块块奖牌悬挂堂上,成了他们的家宝,更让他们茶事业蒸蒸日上!
茶路更广
10月26日,与闽南仅一山之隔的吴山乡茶叶一条街奠基剪彩;
9月25日,大田县屏山乡生态茶叶一条街开市,这是我市成立的首个茶叶专业市场,集农资供应、茶青交易、茶叶交易、市场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现已吸引了省级龙头企业大方广茶叶公司等26家茶厂入驻;
为了解决低档茶叶出路,县里引进了茶多酚生产项目,现正在建设中;
选址在泉三高速公路石牌互通口边上的“闽中茶城”,现已着手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
为了破解茶农们的茶叶销售难题,大田县采取多种举措,构建多种销售渠道。在着力建好本地的茶叶交易市场的同时,积极引导茶农们走出大山,开拓市场。县里不但在种植生态茶园上,给予茶农们相应的补助,以缓解茶农们资金短缺;在销售上,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对统一打“大田高山茶”招牌的县外销售网点,省内给予3000元补助,省外给予5000元补助。
获得省名茶奖牌的茶农林永镁,将自己的茶叶专卖店开到了三明市区;素有茶王之称的郭孝威,多次捧奖,茶叶销售市场已经遍及广东、山东等地;高峰茶叶公司销售点设到了江苏苏州;茶农苏诗钦销售点设到了厦门;大方广茶叶公司不但在国内的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专卖店,还将厂里生产的大田高山茶广销东南亚……
10月下旬,刚刚收获金灿灿秋茶的屏山乡茶农郭孝威,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他的销售基地———广东省的深圳、东莞和山东省的济南,了解他的茶叶联营业主的经营情况,了解客户们对他的茶叶的评价与反映,以备明年进一步的完美技术,拓展更多的市场。
短短七八年间,大田县通过扩大无公害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的面积,选择高海拔、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中高山区作为发展基地,以抢占茶叶市场的制高点,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全县茶业跨越式发展,茶产业突飞猛进,茶叶面积由原先的万亩发展到4万多亩,而且每年新增茶园以6000至10000亩的增长速度在发展;茶农们的制茶水平也得到快速提高,茶叶品质不断攀升,每公斤茶价从1999年的二三十元,年年翻番,2000年突破百元,2002年突破千元,今年更是卖到了三四千元。
茶文化正兴
在大田,茶文化随着茶业的兴起而时兴。
在大田各茶厂、茶庄、茶楼,随处可见展示古今茶文化的绘画与书法作品,无不酣畅淋漓地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县里书法、摄影爱好者逐渐将目光聚集到“茶”字,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深入到茶山、茶厂、茶庄、茶楼等涉茶场所,或书、或画、或摄影,诠释着大田高山茶的内涵与文化。
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005年4月,该县组建了茶艺表演队,这是三明市第一支茶艺表演队。这支茶艺表演队先后在福州展示会等重要活动中成功献艺,让大田高山茶的茶文化广为传播。眼下,县职业中专学校开设了茶艺培训班,系统地给30名学生传授了茶文化,学生们通过学习茶艺熟知了“中国茶德”———谦美和敬。
去年10月底,大田县兴办了首届茶文化节,文化节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斗茶赛、茶文化演出、茶书画摄影展、各乡镇茶叶展示及茶产业发展论坛等,充分展示大田县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本月底,第二届大田县茶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文化韵味更浓厚,节目内容更多彩,不但有茶赛与专家点评,还有茶艺表演、笛子、快板、茶歌茶舞,以及海峡两岸高山茶研讨会、茶摄影与书画展、茶文化踩街、茶产品展示等等。 (大田记者站张知松林春忠)
中国茶叶市场茶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