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儒溪茶叶:
2020-11-07 05:44:08热度:175°C
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黛玉会怎么处理那个杯子呢?
林黛玉不会把自己用的杯子给刘姥姥喝茶,如果给了潇湘馆的杯子,也不会砸掉扔掉。原著中妙玉献给贾母喝茶的杯子被刘姥姥碰了,这个杯子是妙玉珍藏的家中带来的一批宝贝之一,妙玉对刘姥姥染指杯子一事生气原因有二:她看不上刘姥姥这样举止不雅的粗人。她不愿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地方沾染刘姥姥的粗俗气息,因此宁可毁了或是扔了本来珍视的物什。而如果把这个情境中的妙玉换成黛玉,假设也是刘姥姥拿了给贾母的杯子,我觉得黛玉大概率可能会让丫头把杯子清洗干净,而不是嫌恶地扔掉。皆是和这府里的姑娘一样,她的住所、丫头、生活用度大都是贾府供给。但终究寄人篱下。如妙玉一般杯子说砸就砸说扔就扔?妙玉是贾府下帖请来的带发修行的姑子,随时准备为贾府祈福做法事?并且生活区域也是独立于贾府众人的,人们比较知晓她的乖僻脾气。若是黛玉为了个刘姥姥砸了杯子,闲话就不会少了。有人大概会说,黛玉如此任性。黛玉自然也有自己的任性脾气,但她不是王熙凤式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嚣张泼辣?也不是妙玉式的心比天高藐视凡尘腌臜的孤冷清高,她是出于悲观人格的看透人生命运的凉薄,是寄人篱下自我保护式的孤寂清苦,黛玉曾作《秋窗风雨夕》。表达对飘零人生如秋雨中的落叶般无所依托的悲凉之情,她也曾在与宝钗的互诉衷肠中,倾诉自己寄人篱下的伤感。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态度整体来说是没有安全感的。她不会无所顾忌地任性,黛玉的所谓任性行为几乎只表现在幼年时与宝玉的玩闹言语中,吃醋、撒娇、吵架,黛玉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她明白自己不是正经主子,分月钱的时候抓一大把给来办差的小丫头,时常也打点小厮婆子给钱吃果子喝茶。林黛玉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高冷。故而私以为她不会有这么幼稚的行为,而且即便是给贾母用的杯子。那也是潇湘馆用来待客的杯子。难道刘姥姥随贾母来潇湘馆做客,所以我觉得黛玉对此事不会有妙玉那么大反应,最后我想说说林黛玉对刘姥姥的态度?刘姥姥被林黛玉说过。此事也被读者拿来作为论证林黛玉看不起劳动人民之类的论调的依据“
何谓茶禅?禅茶何味?
禅茶一味“禅茶何味? 禅茶是指通过对茶的体认和感悟进行禅修的一种法门?也是依照禅理佛法来演绎的一种茶道,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释茶, 茶是佛的化身 大乘佛法普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化身千百亿,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视为佛的化身,茶自然也是佛的千百亿化身之一。为众生解毒、解渴、净心养性,最终让众生觉悟成佛,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片树叶能承载起无穷的自然之道,人通过喝茶取得与自然界的沟通,获悉宇宙的真理,最终可悟得佛性,从茶道中也能感悟人生。一泡好茶要经过诸多任务序的磨难,经开水冲泡,才酿成茶汤,历练出清香,人生也是如此。需经历磨难方可成长,历经修行终可成佛,那些信佛的国度,那些饮茶的民族;佛法昌隆,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泽被茶叶故国,茶叶从中国传到印度;惠及佛法故乡,佛法和茶叶使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互通有无。使得茶叶故乡成佛法最盛的国度,佛法故乡变成茶业最兴的国家,进而带动邻国茶佛两旺,佛教盛行的斯里兰卡是世界上人均产茶最多的国家。茶道风行的日本、韩国;佛法兴盛,第一个种茶的人是僧人。第一本茶书写于寺庙,最好的茶也都产自寺庙(如龙井茶出于龙井寺、大红袍源自天心寺、云雾茶产于庐山东林寺……)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写照”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指有情众生”就是觉悟有情众生“也即普度众生”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慈悲心度化一切众生,引导众生实践六度。终得解脱“片片茶叶如同菩萨六度波罗蜜的片片舟楫带领众生脱离苦海,同登彼岸” 六波罗蜜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茶遇水舍身,而成茶饮,供养世人。茶香四溢。犹如戒定真香。就是持戒波罗蜜,忍受采摘揉捻、高温炒焙、开水冲泡,提神益思,就是精进波罗蜜,和敬清寂;茶味一如,就是禅定波罗蜜;行方便法,净心导和,就是智慧波罗蜜; 茶是罗汉的自在 《法华经》云,阿罗汉,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得自在:茶叶经热水之冲泡“荡涤尘嚣,洗净铅华,无染清净,了断烦恼,茶漏滤出尘渣,流下自然汁液纯正茶水。象征罗汉诸漏已尽”证无漏智慧,得法喜禅悦,茶味由浓而淡,直至无味,施茶之道,提起放下。心无,而得自在, 茶是僧人的隐忍 茶是忍耐的象征。从采摘、做青、揉捻、焙火、冲泡,直至最后被喝掉,身经万般折腾,却能始终隐忍,佛陀涅盘后教化弟子以戒为师“涤随眠于九结,因此出家人多喝茶,便能增加忍耐性,以茶助戒,益于修行,喝一口茶,往往能把火气降灭于未燃“ 茶是凡人的人生 无论是大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烟酒茶,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以茶喻人,古来有之。精辟莫过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佳人往往红颜薄命“佳茗又何尝不是”茶为知己者死”自古才子爱佳人,从来雅士尚品茶。好茶期待好水,期待会泡茶的人,更期待好人喝“如《晚甘侯传》《叶嘉传》,人生得失尽在杯中。苦涩甘甜渐次展现,举起杯也举起了欢乐忧愁。喝下茶也饮尽了悲欢离合,放下杯也放下了恩怨情仇,苦尽甘来。起起落落,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千红一窟。为最好之茶,喻示人间纵然万紫千红。终归难逃一哭,参透茶味人生,概括无差。 茶韵禅机 岩茶有岩韵,铁观音有观音韵,绿茶有幽韵……茶韵之说素来已久。那所有的文字描述和语言记载都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如苏东坡形容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气味清和兼骨鲠”的诗中都提到武夷茶中有“后人因此把岩茶的韵定位为“花香能闻出。但茶中之, 如果一定要在文字中寻找茶韵的记载。卢仝的《七碗茶诗》倒可以管窥一二, 一碗喉吻润: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喝茶能喝出,两腋清风生“乘此清风欲归去“感受的能有几人”他人并不一定能感同身受,往往不为他人所信,茶韵和禅机一样都是不可说、道不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未免有诱导或心理暗示之嫌。
菩萨着眼天地间(四)
0
古田山庄儒溪苑 一个假期发呆的好地方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0694710 47101872 1872502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1436) and MATCH(title) AGAINST('40694710 47101872 1872502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