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茶与美

2020-11-30 11:26:10热度:208°C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凝眸,品味。

一道风景,一种人生。品茶,要有闲情逸致,不仅仅是品一种心情,更需要一种体味。

如果美不以自身为途径,为向导,人们到哪里,又如何能找到她呢?如果她不是你们言语的编织者,人们又如何能谈论她呢?

伤心痛哭者说:“美是善良而温柔的。她像一位因自己的荣耀而半含羞涩的年轻母亲,走在我们头上的天空。”热情奔放者说:“不,美是强烈而令人敬畏的。她如暴风雨般震动我们脚下的大地,摇撼我们头上的天空。”疲惫怠倦者说:“美是温柔的低语,她在我们的心中诉说。她的声音波动在我们的沉默中,犹如一道微弱的光在对阴影的恐惧中颤抖。”但活泼好动者说:“我们曾听到她在山谷中大声呼叫,随其呐喊而来的是足蹄踏地,翅膀拍击和雄狮怒吼的声音。”

人们谈到关于美的所有这些,实际并非关于她本身,而是关于人们未被满足的需求,但美并不是一种需求,而是心醉神迷的欣喜。她不是焦渴的唇,也不是伸出的空空的手,而是一颗燃烧的心,一个充满喜悦的灵魂。她不是你们想看到的形象,堵住耳朵听到的歌声。而是一座鲜花永远盛开的花园,一群永远在天空飞翔的天使。

当生命摘去遮盖她圣洁面容的面纱时,才发现美丽随处可见,无所不在——美就是生命。

此刻清茗一杯,体会着美里的茶,品味着茶中的美。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总爱沏一壶茶,仰卧在庭院中的摇椅上。天空深邃,云彩很疏淡,柔柔的几缕风吹过,金黄色的树叶簌簌地落了满地,我的心也随着这些精灵一齐飘洒,直到很高很远的地方……提起茶,眼前仿佛就是:青山白水之间,闲亭雅阁之上,沉沉的古案,横卧的瑶琴,焚香的小炉,袅袅几缕青烟,细腻如玉的瓷杯里,浅浅一盏琥珀色的清汤……这就是茶之于人的想象之美,这种美,游离于现实之外,是一种超然飘逸的绝美!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世间万物,但凡能与茶沾上关系的,都是很美的!茶之美,己经不知不觉超越了茶本身,神奇地渗入到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中。每当我心情很好,或心情不好,都喜欢泡上清茶一杯.看杯中茶叶缓缓伸展,沉沉浮浮,或优雅,或欢快,或沉稳…伴随着耳边一句柔声细语:“请喝茶!”此时,茶未入口,但心已滋润!茶中的美,需要你用眼睛,嘴巴还有心灵一起去感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汇古今茶文化的精典。泡茶可修心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无论是世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雅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始终无可取代。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闲来独坐,沏上一杯茶,放起茶音乐。观杯中汤色之美,亦浓亦淡,如酽如醇;听耳中茶乐轻轻渺渺,如丝如缕。看盏中叶芽之美,若眉若花。香雾缭缭,云气袅袅。乐声渺渺。闲情逸致,细啜慢饮,悠悠回味,只觉齿颊留香,清幽扑鼻,此等意境令人心旷神怡,矜持不燥,物我两忘。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茶文化里蕴含着美的要素,所以茶艺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艺术。茶艺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要达到茶艺美,就必须人茶水器境艺俱美,六美荟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境界。

一、人之美: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社会的核心,所以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费尔巴哈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美丽,更伟大。”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人是地球上最美的物类”。在茶艺诸要素中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景美的要素。从大的方面讲,人的美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自然人所表现的外在的形体美;另一方面是作为社会人所表现出的内在的心灵美。

二、名之美

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传统,喜欢为美好的东西起一个美好的名字。古典美学创始者之一的庄子说:“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其意为:实物是主,名称是宾。对贵宾慢待不得,所以取名很重要。我们在茶艺中赏析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赏茶的名之美;

三、水之美

郑板桥写有一幅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憎爱斗茶。”这幅茶联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的茶人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水以“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四、器之美

视觉效果好的茶具的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易·系辞》中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指无形的道理、法则、精神,形而下是指有形的物质。在茶艺中,我们既要重视形而上,即在茶艺中要以道驭艺,用无形的茶道去指导茶艺。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到了近代,茶的品种已发展到六大类,上千种,而茶具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数。

五、境之美

“境”作为美学范畴,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说:“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后中国诗学一贯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人们普遍认为:“喝酒喝气氛,品茶品文化。”故品茶和作诗一样,也特别强调情景交融,特别视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要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六、艺之美

茶艺的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两个方面。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强调茶艺首先是一门生活艺术而不是舞台艺术,其目的之一也就是使茶艺的爱好者们对茶艺的艺术特点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在表演时才能准确把握个性,掌握尺度,表现出茶艺独特的美学风格。

这就是茶艺六大美的享受。虽然,茶有其自然属性,具有自然之美,但还远远不够。当与人的审美活动相整合,主客观完美的统一,便会产生生活美。即“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

喝茶是许多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属“寻常日用”之列,如果只是为了生津止渴,当然也可以的,倘若在喝茶的同时能有一点别的收获,岂不更值得高兴。我以为,茶作为饮料,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滋味的微妙。喝茶之所以能发展成茶道,也会在于这滋味的微妙,如果不是细细的品味,便不能喝出一杯好茶的与众不同。正如欣赏一件艺术的精品一样,喝茶时需要专注、安静、彻底忘却俗市的喧闹和个人的烦恼,把对美的体验作为最高的享受。茶本身毕竟不是艺术品,人们在喝茶时觉察所以能体会到某种意味,也还在于它是寻常日用,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喝茶是生活的艺术,也就是说,我们在喝茶的时刻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美。如果如此推广开去,也就不难发现,人在为了生存而奔波忙碌之外,有些时刻和事物,是能让人感到非功利的愉悦的。茶之美是永恒的。茶的品饮艺术,对现代人的生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影响,同样是永恒的。

欣赏、创造,是美学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欣赏价值,也就失去美学的光环;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美的魅力。在中国茶道美学方面可以概括出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哲学基础;这一理念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亲切和谐,物我相互引发,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这些极富有人情味的精神联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理论是中国茶道美学的人学基础;它是孔子提出的,实际上是茶人对自我人格的一种欣赏。“涤除玄鉴,澄怀味象”是中国茶道美学和创新的根本途径;洗净污垢称为涤,扫去尘埃称为除,心灵深处明澈如镜称为玄鉴。其意要求人们去私除妄,使自已的心胸达到虚静空明的心境,才能使“味象”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品味得到精神愉悦和心灵享受。“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是中国茶道美学表现形式的基本法则。其要求表现形式一切要力求做到自然、朴素、和谐、适度、做到中庸不偏,达到太和之美。茶艺美学具体的表现法则为:神定气朗、对称与不均齐相结合、照应、反复、节奏、简素、调和对比、清雅幽玄、多样统一。上述茶艺美的表现法则和理念,指导着茶艺不断地创造出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人间至美。当然理念都不是僵死的教条,灵活运用法则并最终打破它们,达到“无法而法”的境界。这正如国画大师“石涛”所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方为至法”。

陆羽是中国的茶道祖师,可他却是个孤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让他对美感的追求越发强烈,对生活也越发热爱。正是凭着美感和爱心,陆羽写出了《茶经》,被后世尊为“茶圣”。《茶经》在许多方面论述了茶的各种美的表现形式:茶的生态美、品质美、形状美、内在美,及从人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获取的生活美等。但生活美的最高意境(境界),是人(主体)与多种客体合作的结果。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茶佳、水好、茶具雅,三者俱美,珠联璧合,方能领略中国品茶艺术的真谛。品茶赏具,茶具辉映,诚为人间至上的艺术享受。

而今的斗茶大赛,所谓“林下雄豪先斗美”,包括斗茶的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茶之美,以及那些雄豪高手云集于林下溪边的择境之美。不仅如此,在范仲淹这位诗人兼茶道审美大师的笔下,其斗茶即斗美的描写并讴歌,确实达于审美的极致,非但表达出了“斗余味兮轻醍醐”这般味觉审美的情韵,并还表达出了“斗余香兮薄兰芷”这般嗅觉审美的情韵;最后,他更不惜以淋漓的笔墨,激情讴歌了斗茶即斗美所带给人们那种仙乎的非凡境界。俨然在斗茶即斗美的陶情之中,恍乎惚乎竟顿成茶仙了。

人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而饮茶则使这种美尤其强烈。人和则生和悦之情。心情和悦则人世间是万事万物都会因此而彰显和美之意。泡茶之人自己要感觉到这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而作为品茶者在观看这一泡茶的过程中亦有艺术享受的感觉。这也就是说,作为茶艺之人,他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仪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千利休是日本的茶道祖师,他教导儿子的茶道,不是先去教他该如何沏茶和品茶,而是先从美学入手。他让儿子每天打扫庭院,儿子做的很认真,每天都把地上的落叶,阶上的苔藓扫得干干净净,最后真是做到了一尘不染,可千利并不满意,他走到一棵树下,轻轻一摇,叶子有落了满地,他对儿子说:“茶道并不是一尘不染的,落了叶子的庭院有了生命的趣味,充满了灵性,比起光秃秃的院子是不是更美?”

说“美”,不可不提“韵”。韵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可以理解为传神、动心、有余意。先明白什么是韵。韵为圆浑和谐的意思。把韵用到生活中,又成了一项审美标准。像人体,五官端正叫美,气派风度叫韵。“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韵比美更上一级,现代人可以称为气质。气质是花钱买不到也借不着的,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气度给众人以基本一致的认识,是人文化修养的外露。气与韵是一个整体,气是大的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文,韵是气的升华感受。韵不仅是短时的感受,流布也长可达百千年。在小的方面,弹琴的“指韵”,书画的“笔韵”、“墨韵”;曲艺“京韵大鼓”也指历代北京之风味气韵,非指语音之韵。形成韵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是需要千万人共识确认的。从音节韵律到人的精神状貌,再扩大到对艺术作品的品评。有些则把山水画的“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标准。荆浩《山水画录》称:“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并说“韵者,隐露立形,备意不俗”。“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鹰运用到文字上是“一曰体、二曰志、三曰气、四曰韵”并指出文字创作是作者人性内在精神美的外观表现。说明气和韵都是从整体的质量、精神上来认定的,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品评准则。北宋范温认为“有余意谓之韵”,就象“闻之撞钏,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读到这样的话,就慢慢转到我们要探讨的“茶韵”中来了。推开去说,非但是范温说的“声外之音”,应该还包括形外之态、言外之意、诗外之情、画外之趣,书外之神、茶外之味,风流韵事等等都可用韵字来描述。“妙”是介于有无之间的一种美学境界。“玄”、“神”、“远”、“古”、“逸”、“幽”、“微”、“绝”等,可视为由“妙”统摄的字群,它们均因妙不可测、趋于无限而成为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在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饮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喝茶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活动,它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饮用,而品茶则注重韵味,把品饮活动脱离了解渴的实用意义而上升为精神活动,把品茗审美化、精神化、艺术化,追求一种高雅脱俗,悠然自得的境界,从而获得精神享受。清代梁矩章《归田琐记》中的香、清、甘、活四字中的活字即指茶韵。茶韵,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茶和历史,地方风土,审美标准和个人修养的总和,并非专指茶的形、色、香、味,而是指一种精神境界,属茶外之味。“韵者味也。茶韵即各种茶的独特的韵味或风韵”。人在品饮茶汤之后产生空灵幽深恬淡的境界,这就是绵长余味的茶韵对人的作用,也是茶外之味。每种茶对每个人所产生的结果并不一致,因此茶韵对每个人的理解也有不同。共同的是体内所产生的那一种一种太和之气,有一种飘渺的愉悦感。因为都是茶赋予的,故为茶韵。对于韵可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人生有百味,茶也有百味。古人品茶最重“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细细想来,品茶其实就是遥想一种感受,是一次反思,是再度对人生“悟”的过程。淡泊的茶中蕴藏着淡淡的苦涩,有南北风雨的浮尘,有四季风霜的味道,有风雨过后的平静与淡泊。读过她的寂寞和热烈,看过她默默地花开花落,读懂她淡然的美丽。然后,心中很多沸腾的东西,逐渐沉淀。人也变得沉静了,从而学会冷静地思考,从容地生活。浓茶淡水,细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浓涩人生,清淡日子,流水岁月,尽在茶中。浓的是人生长路上的一份激情,淡的是平静生活的一份心情。淡泊,是一种内在的深度修养,在心灵的桃花源里,寻觅着他人看不到的幽静,让宁静的内心世界存在着高尚的风格;是一种宽宏大量的气度,在生活的平淡中,淡然的看待一切,方能品味出宽阔心中的内敛韵味;茶般的淡泊既是一种人生方式,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只有经历过了时间的磨砺,消除了意气的尖锐后,方能品得一壶味道醇厚的好茶。

人们不仅要擅于创造美,而且擅于发现美,享受美,欣赏美。大自然中“何夜无月”,人世间里“何处不美”?问题在于在如今这种环境中,我们时刻躁动的心能否做到闲适虚静?我们是否真正明白了“美由心生”的理念,使自己能随时都保持一颗能够审美的心,一颗快乐的心。美由心生,心融自然,内省自性,超越自我,从自己的心中去寻找美。大自然是美的,“池塘生春草”、“秋菊有佳色”、“空山新雨后”、“长河日落圆”,——云幻波诡、激动人心。茶叶是美的,银针、雪芽、枪旗、雀舌——千姿百态、万种风情。茶艺是美的,炉里炭火、壶内松风、林中流霞、舌端甘苦——无不动人心弦。茶使人静,使人有可能以虚静之心去体会自然美和茶艺美。

茶艺的美包含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满足。所以品茶时要专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投入。品饮时,宜抛弃杂念,细啜慢咽,悠悠回味。真有如范仲淹诗云:“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此等意境令人心旷神怡,摆脱烦恼。实乃品茗之妙趣。品字三个口,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喝,用心体会茶的美。真是“美感尽在品茗中,雅趣亦从盏中出”。茶叶那淡雅、清幽、绵长的品性与中国文化人清淡自珍的处世哲学和审美情趣,实在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总之,茶艺美,美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它使人对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以美求真,乐趣无穷。听味品趣,真可谓“名茶如美色,未饮已倾城”啊!

凝视这手中的茶杯,发现茶叶都已经完全伸展开了,纷纷沉到了杯底。心领神会的吸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与自然之美相融合,相映衬才是美学的至高境界。我突然发现我的手中正握着世间最美的东西。心中的落叶还在飘落,杯中的茶香又在升腾……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上一篇:茶宛如女人
下一篇:茶艺之美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5175 5175353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1433)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5175 5175353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