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留茶香在山乡——追记丽水市莲都区丽新农技站原站长张献斌
春到茶山,一片葱绿。
一处新墓地掩映在茶山深处。3月10日,丽水市莲都区农技站原站长张献斌去世的第18天,也是当地明前新茶“丽早香”采摘的第一天。中午时分,墓地前面放置了一杯清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张站长,这是你生前最爱喝的‘丽早香’,乡亲们都记挂着你呢!”说这话时,深深鞠躬的中年男人早已泪流满面。
这名男子是老竹镇后坑村的畲族茶农雷根荣,自1992年他重新经营茶山起,每年炒出的“头锅茶”,如果张献斌不来品,他心里就不踏实。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牵挂着橘农——
他,倒在卖橘路上
时间定格在2月23日11时40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张献斌还是与世长辞。最早赶到丽水市中心医院并一直守在现场的同事张柏华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是谁“哇”的一声先哭了出来,30余名闻讯赶来的同事和乡亲哭成了一团。
张献斌走了,谁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张柏华不相信。早上7时,他搭乘张献斌的工具车一起赶往区农业局参加水果产销汇报会,车上听张献斌说,他把全乡3000多水果种植户的柑橘销售情况,连夜又重新核查登记了一遍。接下来,他一直在思索品种如何改良的问题。
莲都区农业局副局长林玉美不相信。当天10时45分,就在张献斌出事前的15分钟,他还打来电话:“有关柑橘销售和品种改良的事,现在有了初步想法,等看完病后,马上到局里汇报。”
柑橘贩运大户潘玉程不相信。从2月21日一大早开始,他一天内接到了张献斌的4个电话,央求他第二天务必抽空陪他去趟白岸口村,那里还有20多万斤橘子滞销,请他想想办法。
白岸口村水果生产大户周永富不相信。2月22日,张献斌带着几个贩运大户,挨家挨户跑,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9时多,全村一共运走了10万斤柑橘。直到贩运户承诺,3天内把村里剩下的10万斤柑橘全部运出,张献斌才离开村子……
赶到医院的小女儿张超平哭得肝肠寸断:“爸爸,你说好要帮我一起找工作的,你不能走啊……”
大学刚毕业的张超平感到十分内疚。3天前,她听说父亲感冒了,胸口有点闷。正在镇卫生院实习的她要父亲去趟医院,但父亲却说:“忙得实在走不开,不抓紧把橘农滞销的柑橘卖掉,天气一转暖就要烂掉。”实在拗不过,她就帮父亲配了些感冒药。
“农民卖不掉柑橘,张站长心里急呀,他是为老百姓卖橘子累死的呀!”农技站水果技术员兰炳其无比痛心。
丽新畲族乡柑橘大丰收,产量达1034万斤,眼见柑橘售价“跳水”,张献斌一天比一天着急,整天东奔西跑。2月22日,全乡销售量超过860万斤,可张献斌还是无法轻松。他说:“农民花了那么多的本钱,投了那么多的劳力。不管怎么样,只要有一个柑橘烂在农民手里,我这个农技站长就心不安啊。”
曾经参与抢救的丽水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方伟钧说,张献斌是属于典型的“过劳死”,突发性心肌梗塞造成致命的一击。“要是他早点来医院检查,应该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自家建了20年的房子始终没有完工,群众有困难总是随叫随到——
他,始终没能住进新房
一幢小楼坐落在丽新乡黄岭上村月亮湖边。这是张献斌建了20年至今仍没有完成装修的家。“他这辈子就盼着能早日住进新房,可这个愿望到去世也没能实现。”一想到这些,妻子常旭金就心如刀绞。
张献斌出生在泄川乡的一个偏僻山村, 197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偏僻的金竹茶场当茶叶技术员。结婚时,岳父家的一间破瓦房用木板一分为二,就成了他们的“婚房”。
拥有自己的新房,成了他们的愿望。可张献斌收入微薄,直到1989年,他们咬咬牙决定盖新房。在大女儿张丽萍的记忆里,为了节约钱,父母一有空,就到河滩上挑石筛沙,建房的沙石材料全是父母肩挑背扛运回来的。
1年后,房子主体结构竣工了。恰逢基层农技站改革,鼓励农技员创业,入党不久的张献斌二话不说,带头东拼西凑借了300多元,开办了基层农资服务点。而房子装修的事,却一拖再拖。
张献斌一家至今仍借住在老竹镇一幢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破旧房里。记者在他家看到,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台电脑,这是他去年下狠心才买的。电脑桌上还散放着材料:“丽新乡柑橘销售进度表”、“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还有一瓶没有喝完的止咳糖浆。
常旭金说,作为乡里“农技110”的兼职信息员,张献斌几乎每天下班,都要在电脑前忙到深夜,在网上帮助农户找致富信息,上报病虫害警示……
丈夫每天这么忙,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03年,张献斌从老竹镇农技站调任丽新乡农技站站长,看到他来回奔波辛苦,与人合伙开超市的妻子,决定买一辆车,给丈夫作代步工具。没想到,这辆工具车,竟成了“便民车”。
这辆车,农户有需求,就成了农资送货车,随叫随到,不收一分钱运费;站里有需要,随时当“公车”,7年来,他从没有报销过一分钱油费和修理费;山村交通不便,农户有需求,只要一个电话,又成了村民的免费“出租车”。
66岁的陈新球大娘记得,她想把自家种的蔬菜拿到城里卖,张献斌知道后,到菜地帮助采摘,又用工具车把菜送到城里的菜场。畎岸村的邱菊云记得,一次在医院挂盐水,家里有急事,就试着给张献斌打了个电话,张献斌二话没说,跑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将她送回家……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知道,远远看见张献斌的工具车,不用招手,车子会主动停下来,顺不顺路都会捎上一程。
张献斌的工具车,7年里跑了多少路,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里程表早就“罢工”了。他去世后,家人请司机把车子从医院开回家,车子却怎么也发动不了。现在,这辆车还静静地停放在医院停车场里,似乎在等着主人归来。
无偿借钱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全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他,留下了53张赊账单
张献斌去世后,家人含泪整理遗物:已分辨不出颜色的木箱,是结婚时妻子的嫁妆;一只用了20多年的五斗橱,那还是被评上茶叶先进技术员时的奖励;用帆布和铁架支成的“大衣柜”里,尽是打着补丁的旧衣服。
而在一只箱子里的杂物中,家人意外发现了53张赊账单,少的几十元,多的单笔超过万元,总金额高达8.87万元。这些,都是农民从农资店里赊去农资后,留给他的凭证。
茶农雷根荣的2.7万元是去年底刚借的,用于购买9台炒茶机。现在,他经营10多亩茶园,是当地有名的茶叶经销户。一提到张献斌,他就泪流满面。年轻时因为好赌,不仅输了养猪厂,还欠下了10多万元外债。女儿上学的100元学费,四乡八邻谁也不肯借,怕他拿去再赌。
雷根荣想重新创业,好好做人,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便去张献斌的农资店里“碰”运气。“只要发展生产,我这里的农资你只管搬去先用。”第一次,他赊到价值1000多元的农资,张献斌还主动上山指导他种菜。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雷根荣先后赊账20余万元。他经营的10多亩“丽早香”最近几年为他带来近10万元的年收入。去年春茶时节,他把欠张献斌的农资欠款全还了。年底,他又想扩大再生产,置办炒茶机,一时凑不齐钱,刚刚还清欠款的雷根荣,又多了一张2.7万元的借条。
“张献斌太敬业了。”村委会主任张爱菊感触最深, 这几年,省里把水稻联防联治的试点放在他们村,农忙季节,张献斌总是早上5时不到,就第一个赶到试验田,这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试验田从过去的500亩,发展到如今的1500亩,亩产由原来不足900斤,猛增到如今的1300斤,光稻谷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400余元,而联防联治的农资费用,都是张献斌先垫付的。
“他说今年一定要把水稻亩产再提高20%,可现在……”种粮大户蓝树富哽咽得说不出话。
在陈旧的账单里,钟凤鸣的欠单最多,前后有3.2万元,但钟凤鸣早已不在人世了。记者找到钟家,他妻子雷海凤说:“献斌是茶农的大恩人。”说这话时,她眼里泛着泪光。张献斌还在镇农机站当茶叶技术员时,钟凤鸣意外发现茶园里几株茶叶发芽早、品质好,于是找张献斌商量,他们决定选育,所有费用都先由张献斌垫支。
没想到,钟凤鸣患癌症离世,欠了一屁股债。张献斌担心雷海凤不好意思再去赊账,就对她说:“有困难,就开口。账先欠着,不碍事。”临走时,他还留下2000元,作为雷海凤儿子上高中的学费。
这几株不起眼的早茶树,如今成了丽水名茶“丽早香”,种植面积发展到几千亩,并被邻省茶农引种。如今雷海凤的茶山面积超过百亩,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去年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元。
雷海凤说,这几年她一直要还款,可张献斌总是说:“你先把欠别人的还上再说,那些钱要付利息的。我这里不急着用钱,缓缓再说。”
“献斌,您走好啊!”晚饭前,雷海凤端起刚刚泡好的新茶,向设在正堂的张献斌的灵位深深三鞠躬。记者分明看到,豆大的泪珠正从她的眼角悄然滑落。
淡淡的茶香,寄托着畲民对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农技站长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