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旭烽:面朝湖水,茶花徐开(图)
“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很好的样式。”——著名作家王旭烽
最初认识这位作家,我和许多人一样,都是从《南方有嘉木》开始的,仅仅是王旭烽对茶的那套理论和对杭州人文史的谙熟就足够让我们产生兴趣了。而第一次和这位与西湖结缘、与茶叶结缘的作家见面,还是在“5.12”灾难后不久,浙江林学院的一次活动中。
当时王旭烽的先生正在四川组织救灾,已经步行到都江堰,偶尔她还能收到丈夫报平安的手机短信。她说,在报纸上看到一些作家在捐款,她突然想到自己的新作《玉山古茶场》一书也是5月12日诞生的,与地震和丈夫奔赴前线同时,她决定将此书书稿全部捐出。就在“中国茶谣”演出后,她的那位“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学生告诉她,要将演出的劳务费捐给灾区。
在观看了“中华茶谣”的演出后,不禁让人感叹,作为该项目总导演王旭烽不仅是位在文学样式上勇于实验的作家,也是在艺术样式、教学方式上勇于实验的人。王旭烽说,本来写作仅仅是她的业余爱好,她是学历史出身的,但是没想到,爱好使她成为了职业作家。然而,身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王旭烽,如今已经是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的教授了。这部被她称为“茶文化舞台呈现”的“中华茶谣”演出,正是她在现有岗位上,对吴觉农“即知即行”精神的实践。她说要定目标,就要定在“跳起来够得着的高度,趴下身做得成的事情”,比如“中华茶谣”,学生们在演出的编排练习中不断学习,不断产生疑问,再不断学习。
“海洋文明、农耕文明,每个阶段的文明都会给人类留下一笔文化财富。那么农耕文明赋予华夏民族的茶文化财富是怎样的呢?茶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王教授给自己提了这样一个设问,想必这也是她时常思考的问题,随后,她从文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比如俄罗斯文学的痛苦和沉思,拉丁美洲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法国文学的浪漫与人道,美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在我们农耕民族的文明中,其实茶文化代表的是高贵、高雅的文明形态。而且,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很好的样式。它完整地承载着包括哲学、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中华文化的诸多因素。虽然,任何文化都有它的负面影响,但是茶文化的负面影响很小。然而,由于中国颠沛流离的百年历史,并没有产生表现茶文化灿烂的形式。比如我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茶艺展示,本来可以承载深厚文化茶艺却没有将文化的部分真正体现出来,更多的是注重了形式。我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于是我来到林学院,希望在这个高等学府中,做一个高层面的茶文化展示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一种恰当的样式,表现中国茶文化的高雅,不要再让外国人误会我们的茶文化缺少文明。我们要让世界认识到,茶文化有的不仅仅是粗放的一面。同时,通过茶的样式,我们也可以向世界传递中国高雅、高贵、先进的文明。比如,其实法兰西民族和华夏民族内敛的、娴静的气质是很相似的,但是他们的民众对我们却有很多误解。我们需要弥补这一对外文化传播的欠缺,使中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说,对西湖的偏爱、史学的背景、茶文化的角度,成就了王旭烽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茶人三部曲》。那么,我们期待对音乐的热爱,对茶文化、茶叶历史的积累依然能够让这位职业作家成功转型成茶文化教育的实践者。或者说,我们期待这位曾经通过文学的样式传播茶文化的作家,可以带着她的学生们,通过茶文化的样式,传播中国文化与农耕文明。
王旭烽,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协常务副主席、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生于浙江省平湖县,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曾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其作品《茶人三部曲》前二卷《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斜阳温柔》、《绿衣人》;散文随笔集《香草爱情》、《绝色杭州》、《走读西湖》、《书香乌镇》、《西湖新梦寻》、《英雄美人》等。
编后:与茶结缘,许多文人学者走入了茶人的队伍中,与茶结缘,爱茶人在平淡日子里找到了文人心境诗人情怀。“名人茶话”栏目就要告一段落了,在此再次感谢读者和各界友人对栏目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