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经营者不可自病不觉
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挂名邢台市茶文化学会顾问和《河北茶文化》杂志副总编,有时爱浏览茶类文章。读完6月14日《茶周刊》发表的《茶馆经营靠“人脉”?》,禁不住想凑热闹写几句 “读后感”。
那篇文章虽非字字珠玑,却点到困扰当今主流茶馆(指以经营茶水或围绕茶多元经营的茶馆)的战略性问题。我暗暗佩服作者捕捉话题的敏锐。“茶馆不是一般人可以开的”,这话很对。一小撮干树叶,兑上白开水,就上百甚至过千地卖,你别说,没两下子还真开不了!可是,这“两下子”是什么?是某茶商所认为的那种“人脉”即与公款消费的机构有稳固的关系吗?
不是,我可以说绝对的不是,除非是不法官员洗钱的那种。开茶馆做生意,仅靠熟人的照顾是有限的,照顾一次两次,不可能在得不到满意消费的情况下长期照顾。你是做生意往自己腰包里赚钱,人家是来消费花钱买物质文化享受,不是捐助和施舍,所以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熟人“义无反顾地照顾”是十分天真的,也是不现实的。培养忠实顾客群的确很重要,拉来包括公款消费在内的高消费客户更不在话下,那是建立在能够提供相应或者超值服务基础上的。“关系网”优势一开始可以为茶馆的开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广开客源并逐步扩大忠实顾客群才是茶馆取得发展的途径。目前,经营状况好或者不好的茶馆,差距在经营手段高低上,而不在所谓的关系网上。说到“人脉”,这是个动态的词,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去追求,就可能得到和扩充。
我走访过一些茶馆,发现大多数存在决策随意、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策划力量匮乏、核心员工过量流失等问题。要命的是其经营者自病不觉。这是茶馆与茶馆之间效益拉开距离的重要原因。我还发现,影响整个茶馆业效益的问题是茶馆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泡茶方法相互效仿,中高端顾客已经进入消费疲劳期。某些地方推出的禅茶、文士茶等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可是仅仅停留在表演上,因实用性不强难以刺激起新的消费兴奋点。
茶馆经理人要明白问题的症结,建立和运用坚实有效的经营机制,塑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才是获取良好效益和长足发展的法门。茶馆经营,还有自身的经营规律,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一点千万不能忽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围绕茶馆经营生发出的课题很多,茶馆经营者和学者专家联手,或许可以悟出更多的道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