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尚明 中国画茶第一人

2021-03-07 13:07:02热度:168°C

经图》

尚明正在为巨幅图《闽都古城》润色

尚明

12月23日,有“中国画茶第一人”之称的尚明先生将在福建博物院举行一场画展,这将是一场茶文化盛宴,其作品共分为六大主题,回顾到神农时代。届时,大家可以在浓郁高雅的茶香喜气中,共同品茗言欢,把手传情,赏析茶画,感受一位视觉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魅力。让茶人走进尚明的茶画世界,让茶画艺术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中。

本报记者为此专门走访并解读了本次画展的幕后主人公———茶画艺术家尚明先生。

茶通六艺

尚明好茶。

与尚明约谈,当然是在茶香氤氤的茶室里,冬日的午后阳光洒进来,与茶香混合着,我们在茶室聊天自然而然流动出一份暖意。

尚明似乎不太爱笑,他那清癯的脸上是沉静的,与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艺术家的张狂大相径庭。或许是他心灵深处承载的故事太多,那沉静中显露着些许的木讷和孤寂,甚至让人联想到孤傲。几句寒暄过后,当谈到品茗时,他那原本沉静的面孔就如春风拂过水面,掀起阵阵涟漪———听他引经据典说《茶经》,思古辨今地娓娓道来,其间还不乏连珠妙语,此时,才恍然:画家的博学和幽默、谦和与自信,其实都隐藏在他的沉静之中。

我们的话题从他的世界首幅茶文化巨制国画长卷作品《茶经图》说起。

很显然,这幅长卷将是本次画展中的一个冲击波———画卷长21.8米,宽0.33米,根据茶神陆羽《茶经》所叙文字精心绘制而成———此举不但填补了茶画绘画史上的空白,也为中国茶文化史构建了一个制高点。

当然,尚明成功了。

尚明以茶入画,自然是受福建茶文化的影响。“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茶在七件宝中最具包容性、广阔性和平民意识。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广阔也最为通大和玄妙。

尚明从艺35年,其山水画在圈内已赢得阵阵喝彩。为让自己的山水画找到一个最新的突破口,他大胆地以茶入画。他五年前便开始潜心研究茶文化,遍访名山茶事,徜徉在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翻阅上百万字的茶史文献,尚明的目光首先停在陆羽的《茶经》上。

只一瞬间,他明白了,这决不是意外,这是宿命。

他在静静的夜里,拈书微笑。他终于明白这是自己命运的一个契机,一个姗姗来迟的契机,这个契机,既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艳……《茶经》,敲开了尚明茶画艺术生涯中的另一扇门。

作为观者,在茶香缭绕的《茶经图》长卷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位青年画家在人物、山水创作方面的过人才气,也目睹了传统文化以浸润方式再度延续传承的可喜一幕。在山水的点染之间,尚明着意营造一种自在的意境,并勾勒了千年茶文化的大观园。

以茶入画

尚明的“茶画”其实已独步画界许多年。他的一幅展现武夷山茶文化的茶画《大红袍》,曾在武夷山茶文化节上,当场以16.6万元被人拍走,此举给尚明一股特立独行的力量:中国茶画第一人,当定了!

尚明喜画巨画,墨气淋漓,点线构成,以独特的视觉艺术,画出大画面、大气魄、大效果,把茶道、画道、人道融于他的内心世界。他兴之所至,总是通宵达旦地创作。这些,都可以从他的《闽都古城》、《陆羽图》、《天堂秋韵》等巨幅作品中品出三味。

除此之外,尚明对于小品的驾驭能力,也颇让人称道。他的六大主题创作,多幅小品如《茶美人》系列,其色彩之简洁明快和谐,几达极致。而精致非凡的《斗茶图》,则用白描手法,精心绘出古代茶人的不同形态,其逼真之势,跃然纸上,仿若让人走进了数百年前的斗茶场景……

对话

看着那些茶画,仿佛闻到了茶香,这些画都是在什么样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呢?为此,记者与尚明有了如下的对话:

记者:《茶经图》将在23日展出,但据我了解,此画未展已先火,听说已有机构要出1000万元收藏此画?

尚明:这幅长卷确实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情和关注。艺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艺术是无价的。《茶经图》是我迄今为止最有体会的一次创作。前些天,有几个买家已发函愿出重金商购《茶经图》,我想等此次画展结束后再做决定。

记者:你觉得1000万元多了还是少了?

尚明:我觉得价有所值。此前,也有日本的专家曾估过5000万元的价格。但这是国粹,不能流到国外去。

记者:许多人都很好奇,你的《茶经图》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完成的呢?

尚明:绘制《茶经图》,历时5年。这是对我的一次全面检阅。为了这幅画,我进行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我饱读了《茶经》、《二十四史》、《搜神记》、《大观茶记》等茶史巨著,研究茶史,考证人物,汇集资料,勾勒草图,通宵达旦走进茶的世界。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记者:你自己怎么看待“中国画茶第一人”这个称谓?

尚明:作为以茶为创作题材的画家,是我对艺术的一种追求,也是史无前例的一种尝试,这是命中注定的,别无选择,我会一直走下去,创作出更精更美的茶画作品,让更多的茶人喜欢我的茶画,我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本次的另一幅长卷《铁观音》也是这次展览的重点作品,这是在什么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呢?

尚明:“铁观音”早已名扬天下。这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茶王”吴荣山先生品茗时,应邀去了安溪茶乡采风、体验生活,所到之处,那种制茶氛围以及家喻户晓的铁观音传说,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一回到福州,我就立马投入《铁观音》的创作,这幅十米长卷几乎就是一气呵成的啊!

□采访后记

据记者了解,在展览之前,中国名气很大的收藏机构“长风堂”,特地邀请了专家组对《茶经图》、《闽都古城》等画进行艺术鉴定,大家一致认为尚明的《茶经图》“不但形神兼备,又厚重真实,极具鉴赏和收藏价值”。而国内的一些艺术界评论家也认为尚明绘画艺术当前已到了笔墨娴熟,“应物而施,随形赋彩”的至臻妙境。

尚明对茶画艺术的执著追求,任重道远。我们期待着他梦中那些挂满枝头的“茶果”,都能在不远的将来化作现实中的收获……

本画展免费赠票热线:0591-83195182

□茶人眼中的茶画

吴荣山:茶人和茶画是心意相通的

一个画家,可能通过品茗,通过茶文化,打开茶画的这一扇门,那么,一个资深茶人眼中的“茶画”,又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本报记者为此特地采访了资深茶人、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溪茶叶协会福州分会会长吴荣山先生,以下是吴荣山先生的心里话———

我和尚明结识时间并不是很长,但神交已久。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执著地遨游于茶画世界,而我则痴迷于铁观音的制作与推广。两个人,一个以绘画艺术传承演绎茶文化,一个以茶品实物推广发扬茶文化。

现在,两个人终于走到一起,结识并合力推广茶画艺术大展,可谓“殊途同归”。

凡作为茶人,《茶经》乃是必读之卷。我入茶行十数年,每读《茶经》总觉含英咀华,不胜受用,《茶经》于是成为我心中的一块“圣地”。推己及人,痴情于茶者,莫不如此。

后来终于在尚明的画室里见着了《茶经图》。当尚明拉着我的手,在二十余米的长卷前激情指点的时候,我没有想象中震撼的感觉,我所产生的,是一种彻腑莫名的感动。尚明当时说了些什么,我大都无法回忆。我只记得,自《茶经图》长卷起笔的每一处描绘都与我内心的《茶经》印象一一对应、灵犀相通。

尚明的画是静止的,但我驻足于前的感觉却似看到千年的茶人茶事悠扬而有序地向我走来,他们所过之处,在我的身旁飘过一丝丝的香韵。

有评论说,尚明的《茶经图》是“茶的大观园”,我深以为然。无论是从茶史的角度,从制茶的角度,从茶禅的角度,从茶艺的角度,还是从茶俗的角度,你都能看到不同而完整的世界。

尚明不懂制茶,但他对茶韵的理解与运用却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在《茶经图》上,尚明对人物造型、色彩运用、谋篇布局乃至于文字器物等细节的处理无不透露出茗香意境。

思来想去,尚明之所以能在《茶经图》中达到“茶画合一”的境界,可能和他对中国茶文化深入精髓的理解与喜好是密不可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