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纳和鸿云茶庄的故事
这个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永远仿佛一杯石阡温泉水泡着的绿茶。
在茶之故乡石阡,有这样一个纤纤女子,她把自己人生的二次创业的愿望,嵌入古老“鸿云茶庄”的历史,再续难舍的茶缘。
1930年,石阡商人龙尧夫开办的“鸿云茶庄”挂牌,其组织生产的精制茶屡获优等奖,每年畅销川、湘、粤、桂、鄂诸省达十余万斤。尤其是武汉分店的生意如日中天,可惜后来兵荒马乱,时势不济。之后,“鸿云茶庄”逐渐隐退市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70多年后,在龙尧夫的故乡有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女子,决意用后半生的心血,擦亮这块掩埋于历史深处的金字招牌。这个再续“鸿云茶庄”茶缘的女子是何方人士?原为石阡县茶叶公司副经理陈海纳女士。
不言当年好困惑
陈海纳的故事一直与茶叶相关。1994年,她从一所中专的财会专业毕业,分配至石阡县茶叶公司工作。开始,人们大都没有注意到说话轻言细语的陈海纳,因为她总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情……每每有人夸其工作认真踏实,她轻轻一笑,红着脸又去忙开了。
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多年,陈海纳以她出色的工作走上了副经理的岗位。其间,她跑遍了公司的茶山,足迹遍布4000余亩茶园。从妊娠反应开始到挺着大肚子临产前,整个怀孕期间她仍坚持上班;孩子出世35天后,她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单位。那时,她的人生理想尤为现实:认真工作,踏实为人,善待人生。然而,公司的境况逐日不佳,后来工资没有了保障,再后来江浙的民间资本扩张至西部,公司的茶园被人悉数租赁经营,过去朝夕相处的同事纷纷散去,有的不得不远赴异地他乡谋生。
至此,陈海纳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她的坚韧。她暗暗地给自己打气。
机遇是为有心人准备的。待岗在家的陈海纳再次有了发展的人生平台,她面临三大选择,是抽调到县农业局搞财会工作?或是调到素有“高原茶乡”的聚凤乡农技部门担当茶叶技术指导?还是应聘到民营企业石阡茗茶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前两个选择,对于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和为人媳的陈海纳是相当不错的出路,可以按部就班做个上班族,可以早早回家相夫教子,可以与其他女人闲谈家长里短……假如,陈海纳选择的是前两个答案,那么,她与“鸿云茶庄”就没有机缘继续延长石阡茶叶的故事。
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片片茶叶,还有什么让她不能放弃?因此,陈海纳加盟了石阡茗茶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受湖北武汉投资人李其忠委托全权打理公司事务,她再次在故乡的土地上牵手茶业。
缘何要选择茗茶公司?陈海纳坦言,投资人李其忠“挖掘石阡历史茶文化,打造石阡知名茶叶品牌,带动农民拓展市场,做强石阡茶业”的经营理念,与她曾经追求的理想十分契合。
陈海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公司的运作,推出了“鸿云茶庄”、“坪山翠芽”和“石阡苔茶”等3个品牌,这是公司出手不俗的表现:“鸿云茶庄”有历史积淀;“坪山翠芽”产地的茶叶,从唐代至明清时期,一直是石阡进献朝廷的贡品;“石阡苔茶”是为全国优秀的茶树品种,“西湖龙井”茶叶的母本茶树就是“石阡苔茶”,由中国茶科所的专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从石阡翻越重重关山移植到美丽的西子湖畔,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为“摇钱树”。
2006年5月,“坪山翠芽”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喜获“名茶评比金奖”,因其来自没有污染的大山深处而备受青睐,出现十分挑剔的都市人排队购买“坪山翠芽”的场景,参会的主流新闻媒体纷纷聚焦贵州展厅,用“坪山翠芽香溢文博会”的大标题予以盛赞。
誓做茶乡“传道人”
据史料记载,距今已1200多年,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记有“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即今石阡)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赞语;乾隆《贵州通志》:“石阡茶……昔皆为贡品”,观之“淡若碧玉、晶莹剔透”,品之“沁人心脾、馥郁清香”,赢得皇帝及大臣们交口赞誉,称其“夏饮清爽去暑,冬饮暖意顿生”;其他史料亦多有关于石阡茶叶品质极佳的记载,如民国时期的贵州报刊就载:“贵州产茶之多……茶味之美,则以石阡为擘焉”。石阡“贡茶之乡”的美誉也由此而得。
另据中国茶科所专家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石阡茶叶氨基酸含量为3%?5%,而蜚声海内外的江浙茶氨基酸含量高者仅为3%。石阡茶叶水沁出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而江浙茶仅为35%。此外,石阡茶叶含单宁13.09%,含茶素2.53%,含茶多酚32.96%,茶多酚含量居贵州之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查测试中心对石阡茶叶产品进行了质量安全测试,1993年获得“中茶杯”名茶评比一等奖的“泉都云雾茶”、1998年国际茶博览交易会荣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和银奖的“泉都碧龙茶”等均属无公害绿色产品。
在石阡,“泉都云雾茶”、“泉都碧龙茶”和“坪山翠芽”组成了茶叶产业的新方阵,人们称之为“两金一银”。最近几年,石阡借此大力发展茶业,该县18个乡镇有2.2万户农户种有茶园,种植面积已达7.5万亩,茶叶加工能力达1000吨以上,干茶从原来的50吨提高到2006年的600吨,建成了五德至坪山、聚凤至本庄、龙塘至龙井为核心的三大茶叶产业带,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石阡苔茶、龙井长叶、龙井43号等多品种的良种布局基本形成,成为铜仁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质量最高、品牌最响的茶叶生产基地。今年,石阡跻身贵州20个重点产茶县,与遵义市的湄潭和凤冈成为黔东北主要产茶区域。
当前,贵州茶叶大多是以“替身”的方式进入市场,从优质茶产区沦为初级茶叶原料供应地、外埠名茶的“品牌殖民地”,这是因为与普通消费品不同,茶叶消费还附加着一种文化消费,而不总是纯物质消费;目前,国内茶叶生产处于结构性过剩状态,低档茶饱和,名优茶紧俏,茶叶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名优茶、茶文化的竞争;从本质上认识,则是因为其茶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及扩张,而导致品牌之痛、产业之殇。
经济界人士曾指出,同样是地域特色产品,茅台酒在全国乃至海外确立了无可争议的顶级品牌地位,除了“天生丽质”,更与其历史上抓住了一系列机遇,成功实现整体地域文化的“单兵突破”,在中国酒文化领域确立了强势地位密不可分。可见,贵州茶叶只有实现这样自我文化突破及发掘,才能笑傲市场。
一天,整日满脑子“茶经”的陈海纳基于前述深刻认识,她的思维豁然开朗,何不让“鸿云茶庄”与“石阡府文庙”连袂,作为推广石阡茶文化的有效载体,弘扬光大源远流长的石阡茶文化。
据史料记载,石阡府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由时任知府李鉴修建,因石阡同一年设府,故称“府文庙”。当年,石阡设府后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改土归流”意味着文明和进步,它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历代相承,推孔子为万世之表,重儒术以治理天下,令郡县皆建学宫,以为官绅人士奉祀瞻仰之地,因此历代官吏都把营建和培修学宫作为重视文教的标志。历经战火,几度修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后,庙制稳定,其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庙基坐东朝西,庙分三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自西向东自上而下分别建有庙墙、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两庑、天子台、大成殿以及崇圣祀、考棚等。
一个是茶界奇葩,一个为历史重证。两者叠加当属强强联合,再打出“鸿云茶庄”的招牌,这是何等好事。于是,经过紧张筹备,陈海纳重新延续已经断了70多年的茶文化历史,消失了多年的“鸿云茶庄”再现石阡。
一路前行好梦相伴
茶道即人道。每片茶叶在陈海纳眼中是有生命的精灵,它们可以在水中蹁跹起舞!因为爱上了茶道,30多岁的陈海纳辛勤工作之余,还自学插花、绘画和乐器等,进一步完善自我。陈海纳告诉记者,“鸿运茶庄”的茶艺员皆是农家女,她们通过学习茶道,逐步洗尽身上的浮躁,变得灵慧、大方和勤恳。
今年春天,“鸿运茶庄”代表铜仁地区参加了贵州十大茶艺之星大赛,70多支队伍角逐激烈,陈海纳作为最大年纪的参赛选手获得第13名,虽然与奖杯无缘,但是这个10多岁孩子的妈妈在佳丽如云的选手中,取得如此成绩已属不易,她坦言:“女人30岁前的美丽是父母给予的,30岁后的美丽是自己的。”
前不久,中国茶叶协会联合香港阳光卫视共同打造的大型记录片《茶旅天下?贵州篇》之《水润茶香》在石阡开拍。陈海纳的执著和敬业深深打动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编导记者,摄制组对“鸿运茶庄”情有独钟,她和鸿运茶庄的故事录制长达5个多小时。
目前,陈海纳创业的脚步铿锵有力,胸拥有机茶基地、开办连锁分店和挤进贵州十大名茶的理想。尽管,“鸿运茶庄”面临商战中的“沟沟坎坎”,但是,她不能辜负自己及那些期待的眼神,特别是成百上千的茶农,需要龙头企业牵着走市场。
瘦弱的陈海纳身上看不到一点女强人的蛛丝马迹,她永远仿佛一杯石阡温泉水泡着的绿茶。人生得失在她眼里犹如花开花落,好似云舒云卷……生命的意义何在?陈海纳始终坚持“人生贵在适意”的选择,正是如此她坚信自己与“鸿运茶庄”的故事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