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茶人说茶博会 探究茶产业的发展之路

2021-03-06 13:48:29热度:179°C

茶博会宁德企品牌榜

台湾展商产品备受关注

韩国客人关注驰誉工夫红茶

范增平:福安可以建成茶文化之都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教授

范教授此行是受邀参加第三届茶博会活动,这已是他今年第二次来福建。15日下午,在参加完福鼎分会场的系列活动后,他出席了在福安分会场举行的第四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

范增平教授在研讨会上深情回顾了18年前来到福安,参加第一、二届国际茶文化节的往事,并高度评价了福安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希望福安能够打造成为中国茶文化之都。

他说,当时参与的茶文化交流大会,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坚定了他继续走研究发展茶文化这条路。如今的福安,何止与十几二十年前不一样,而是大变样,完全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发展的乡村都市,茶产业也欣欣向荣。

他说,福建的茶文化仍保持传统纯朴的风貌,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茶树品种多样化,一些传统的原始茶种仍然留存,有助于茶树育种的科学研究,地理环境优良,具有优异的从事茶叶的研究发展,尤其是良种培育工作的条件。同时茶叶产区较少受到人为污染,对于茶叶保持天然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也是中国第一个茶叶科研机构、茶叶教育所在地。1935年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中国茶叶泰斗、百岁茶人的张天福先生,在这里以现代科技启发、实践中国茶叶的现代化,中国茶叶的现代化可以说从这里开始。而中国茶文化与茶产业结合的具体实践,使茶产业文化化,茶文化产业化。因此,福安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茶文化之都。

陈佩尧:

茶走向世界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长

陈佩尧,1938年生,福安市人,现任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长,东亚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理事,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问题。有《祸水东引话当年》、《侵略与绥靖》、《北约:战略与态势》等专著。

陈佩尧先生此次出席了15日在福安举行的海峡两岸茶业交流研讨会并做演讲。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佩尧说,他只研究国际问题,不研究茶,但年近70的他却能够清晰地指出中国茶及茶产业、茶文化的功能。他认为中国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而茶的走向世界,是中华名族复兴的标志之一。

中国茶怎样才能算是走向世界?目前中国在外交中奉行和平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也要和平发展,而茶文化的功能也是和谐与和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的文明和文化,都能够通过茶产业、茶文化来起到串联作用。无论是做茶还是做企业,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茶产业的独特功能,串联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林肇阳:茶业可以发展得很时尚

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工会常务理事

寒冷的冬日,能在街头的自动售卖机上投币买到一杯香气浓郁、热气腾腾的工夫红茶,端在衣着时尚的年轻男女的手上,这一场景,很快就会在大陆出现了。林肇阳告诉记者,大陆茶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时尚流行的阶段了。

15日上午出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研讨会的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工会常务理事、大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肇阳,在会上做了《台湾罐装饮料茶现况报导与趋势发展》的演讲。

会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他这是第三次参加海峡茶业博览会了。第一届茶博会在泉州,他感觉到了福建茶界对茶博会和经营茶产业的用心,第二届在武夷山,山水秀丽茶香飘飘的景象给他的则是震撼,在第三届茶博会举办之前,他已经感受到了,台湾茶产业比之于大陆茶产业,已经不是单方面的优势了,双方已经存在着许多优势互补的空间,不仅如此,台湾自身也要进行重新的思考,才能达到与大陆茶产业的真正整合。

他说,很多海外或者在台湾盛行的茶叶行销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填充茶产业的各个缝隙,让不同的消费者能够以不同的、各自喜爱的方式消费到各种茶和茶饮料,而这也需要茶业业者来大力引导,这样才能把茶产业做得更丰富,更时尚,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受传承茶文化。

肖文华:茶企发展还是要做市场

厦门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参加了三届的茶博会,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茶企还要做市场。”16日下午,在第三届茶博会展会泉州馆,厦门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文华告诉记者。

与往届茶博会只设一个特装馆不同的是,华祥苑这次不仅在泉州馆,而且在厦门馆和福州馆都设有展位。它带来了全新的儒士品茶理念,并在展馆内将全新的“儒士风范”进行了全面阐述。谈到这一点,肖文华表示:“茶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几千年的茶文化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唇齿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儒学文化为核心的文化。”

肖文华说,对于茶企而言,把握机遇是一种素质,创造机遇也是一种素质。茶博会给茶企带来的是高起点的平台,三届茶博会,让华祥苑能够站在高起点的平台上结交朋友,了解市场,认识不足,逼着自己越做越好。而最终华祥苑创办15年来能创造现在的成绩,靠的还是市场,茶文化的传承,茶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做市场没有瓶颈,只有快慢”,华祥苑这几年的发展得益于前几年打下的扎实基础,比如,人才储备、6000亩有机茶园建设、终端铺设等,这些都保证了华祥苑能够把握茶博会带来的机遇,不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