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热土种茶人
他使景洪市勐旺乡大平掌村委会老黄寨附近昔日的荒山野岭披上了绿装;他使一个占地仅480余亩的茶山小厂,通过近10年的努力,拥有近5000亩茶叶和两个茶叶加工厂。他就是勐旺乡供销社主任、茶场场长王忠良。
1988年,王忠良任勐旺乡供销社驾驶员,供销社进行岗位调整,他没有什么文化,不能上柜台卖东西,他被安排到老黄寨的一片荒山上搞茶叶种植。
王忠良带领50余名从景东、镇沅、墨江等地招来的员工,开始了在老黄寨披荆斩棘、垦荒植茶的创业。当年种植了480亩茶地。
开荒植茶的日子是艰苦的,王忠良与工人一起在简易工棚里打地铺,吃大锅饭,起早摸黑地干活。让他不能忘记的是在一次开荒种茶时,被草丛中的刺扎伤,当时没有在意,没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过了数天后,伤口发炎流脓,他不得不去住院治疗。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他住院期间,价值数万元的茶种被人偷盗,使本来就经济拮据的他更是雪上加霜。事后只好又一次四处筹款,再次买来茶种育苗。
背地里,温柔贤慧的妻子不知道为他流了多少眼泪,劝他放弃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妻子当时在乡政府驻地经营着一个食馆和旅社,收入不菲。但王忠良认为,作为一个男子汉,不干则已,要干就应该干出个样子来。当时茶场资金紧缺,员工工资发不出来,就连他和工人们下锅的米都没有着落。王忠良开始四处筹钱赊米,却处处碰壁。他只好请妻子用她的食馆和旅社作抵押,解决了燃眉之急。王忠良动情地说,创业路上要是没有妻子一路上的相扶相携,自己很难把茶场做到现在这个规模。
茶叶开始上市,王忠良自己背着茶叶开始四处寻找客户。那时,勐旺乡交通不便,山路崎岖,每天只有早晨六点钟的一趟班车出山。汽车一走就是五、六个小时,一路颠簸到思茅,人已是筋疲力尽,全身骨头像散架一样。第二天他拿着茶叶样品开始一家一家地到茶叶店推销茶叶,让店主看样验货,讨价还价。
1995年,王忠良的茶叶开始成批上市,由于品优价廉,许多外地老板都寻上门来订货。王忠良介绍,他们场的茶叶主要销往思茅、山东、兰州等省市。近几年来茶场的茶叶供不应求,基本没有库存。
2000年,王忠良投资200余万元,在附近山区开垦了一个占地2000余亩的新茶场,并新建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该场主要根据茶叶市场需求,生产“旺绿”牌蒸青芽头、单芽碧螺春等系列品种。去年,该场茶叶实现销售收入280万元。他自豪地说,现在勐旺乡2.5万余亩茶地中,他们茶场就占有五分之一。
茶叶储存茶叶店排行从景东来打工的杨学生、杨学友两兄弟告诉记者,他们是建新场时来茶场打工的,曾与王忠良一起开荒植茶。那时的日子很艰苦,不通电不通水,早点是烤熟的洋芋。为了解决茶场通电问题,王忠良贷款6万元,自己到昆明去买电线,然后与40余名工人一起用了两天时间把两公里的高压线架设完毕。新场茶苗植完后,王忠良又把茶地分片交给工人管理,每月发几百元的管理费。到采摘期,工人管理面积开始相对稳定,茶厂按每家每户的家庭劳力来分配管理面积。现在杨学生家两口子管理着14亩茶地,家里还种有4亩包谷地,养有几头猪,到采茶旺季,每月都有近3000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茶场还投资40余万元,为老茶厂的老工人们建盖了一楼一底的新房。王忠良说,现在茶场正在积极筹措资金,由茶场出资40%,工人出资60%建盖新住房,以解决新场工人的住房问题。
2005年10月28日,王忠良终于注册了“旺绿”牌茶叶商标。他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旺绿”牌茶叶做大做强。他今年引进了一套石磨压饼设备,但由于技术原因,还是没有成批生产普洱茶饼。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绿茶市场不错,茶场基本没有茶叶库存,所以有信心做好“旺绿”牌系列绿茶产品。
近年来,勐旺乡供销社茶场以开发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为目标,积极提高茶叶市场占有量。同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种植水平,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形成生产、加工、精制综合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地方特色产品,打造名优品牌,使茶场成为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