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2007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离除夕还有十多天,大地就已暖气微微,冬眠的生灵就已苏醒过来了。地处川南山乡的筠连县,更是向阳早逢春,筠山下,定水边,一粒粒翠绿色的珍珠镶嵌在树梢叶腋之间,山上山下生机盎然。
在前往巡司镇银星村茶园的山路上,有一行七八人正忙着赶路,他们撩开外套迈着大步。走在头里的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甘华锋。
银星村是县委县府规划的茶叶生产示范村。按规划要以银星村为中心,连片种茶1万多亩。村上原有茶园4500多亩,2006年已投产2500多亩,总产值达到750多万元。这个村子有1100多人居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比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20%,这高出的部分主要就是来自茶业。茶农尝到了甜头,今年的种茶积极性更高了,又有1000多亩茶园将要投产,到了采茶高峰期,全村每天将产鲜叶1万多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这1万多斤鲜叶消化不了,就会出现卖茶难、茶贱伤农的现象。
茶叶抗过敏天天和茶叶未雨绸缪,就是带着这个问题,甘县长请来了农办主任、农业局长、茶办主任、茶叶站长、茶叶学会会长、巡司镇镇长现场办公,共商兴茶大计。甘县长对几个懂茶单位负责人说:“我们天天讲‘三农’问题如何如何重要,我们这些直接同‘三农’打交道的人,究竟搞清没有,当前农民最需要什么?现在,茶农眼巴巴地望着我们的就是采下的鲜叶怎样才能变成可以买油盐酱醋的票子。在茶园里同茶农们一起讨论,思路渐渐清晰了。首先,要把支持加工企业作为中心环节来抓,特别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挖掘潜力,扩大了加工量,也就是增加了收购鲜叶数量。当务之急是赶快检修机器,进行技改,狠抓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狠抓加工质量,做好茶、卖好茶,提高新茶等级,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茶品;大家还认为,有必要以有关部门抽出一些熟悉市场的人员,组成一支“兴茶专业服务队”,协助加工企业开展市场调研,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和业绩,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茶难的问题。后来,根据甘县长的建议,县政府常务会决定,从财政资金中拿出一笔钱来专项扶持茶叶生产,凡对茶园进行技改,改种良种茶的,茶苗款一律由县上补助,凡新增1亩茶园,县上就补助茶农100元,凡茶区新修公路,每修1公里,县上就补助20万元。
甘县长一行随后又赶到玉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玉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罗总说:“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农民开采多久,我们就开工多久。”罗老总感到为难的是设备不足,而且较为陈旧,很可能满足不了附近茶农的需求。甘县长鼓励企业之间实现合作,互补互助,争取双赢。他说:“我们县还有一家市级龙头企业,他们实力较雄厚,设备较先进,加工上尚有余力,你们可以也应该开展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我县茶叶生产作出贡献,那就是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我可以为你们牵线搭桥。”
说到龙头企业,甘县长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他常说,扶持好一个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其意义远不止于事情的本身,真正的效益还在局外。龙头企业搞好了,就会带动一些中小企业,随之又带活一批专业户,再带富一大批农民。宜宾醒世茶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醒世茶业转包了2000多户农民的2000多闲置地承包地,自建苦丁茶园,专业生产苦丁茶。农民不仅从醒世茶业获得每亩500~800斤玉米的租金,还转而在公司的茶园和加工厂里务工,又获得每天10多元的工资,熟练工可达30元以上。不少农户就凭这一项还了旧债,盖了新房,买了家电,揭下了贫困户的帽子。然而,为利益驱动,有少数苦丁茶的小作坊生产者鬼使神差地搞起了小动作,在加工时掺杂使假,市场上出现了伪劣产品,客户反映强烈,部分媒体对筠连苦丁茶连续曝光,一时间“中国苦丁茶之乡”筠连的苦丁茶信誉下降,价格低落,广大正规生产厂家叫苦不迭。醒世茶业受到株连,一度连成本都拿不回来。龙头企业境况窘迫,农民利益直接受损。
面对筠连茶品遭受如此巨大的磨难,甘县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方征求意见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宣传、文化、农业等部门对广大茶农和企业进行宣传,提高认识,重视质量,珍惜信誉,维护茶乡的美名;二是敦促有关部门制定地方性生产标准,以此规范生产、加工行为,敦促卫生、质监和工商部门加快市场准入进程,防范伪劣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三是组建茶叶学会、苦丁茶协会等组织,团结、教育广大生产经营者进行自我约束,用公约形式提高自律意识;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让龙头企业作出绿色生产的示范,一方面让龙头企业更多地带动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五是组织有关部门(工商、质监、卫生、公安等)对茶叶市场进行整顿,规范流通秩序;六是组织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媒体参加,以县政府名义向广大人民和新闻界承诺,一定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抓好茶叶市场整顿,规范生产和流通秩序,重塑中国苦丁茶之乡和茶叶基地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