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建设内安溪茶叶生态区

2021-02-07 12:57:23热度:91°C

业是安溪县主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全县经济和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内安溪茶叶生态区,对于促进安溪县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茶叶生态区环境良好

近年来,我县在做足“工业强县、茶叶富民”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安溪茶叶生态区生态环境良好。

——茶产业发展迅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现代山水茶乡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提出实施“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兴茶新理念,全面启动“生态、健康、文化、品牌、素质”五大工程,茶产业实现三次“大转变”,即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多元经营转变,由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目前,全县有茶园总面积50万亩,其中生态茶园面积10.6万亩,茶叶总产量5.2万吨。全县80万人以上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茶业涵盖农业、加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包装工业、交通运输业、印刷业以及服务业等。全县涉茶行业总产值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53元,其中茶叶收入351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55%。获得“安溪铁观音”、“八马”等5件驰名商标,“凤山”等7件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12件等荣誉。

——生态茶园建设扎实推进。2005年到2007年,每年建设生态茶园4万亩。2008年县委、县政府又下达2万亩的任务,集中财力建设金谷华芸、茶叶公园两个示范基地,每个乡镇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示范片。目前,安溪生态茶园12.5万亩,示范片24169亩。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使有益生物得以繁衍,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平衡和控制病虫害发生,降低了茶叶“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整治开垦林地种茶行为,严厉查处涉案人员,坚决遏制毁林开垦,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全县封山育林绿化。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从严打击纵火行为,实施全面封山,实行除人工林和间伐林有适当的砍伐指标,其它的只种不能砍。每年下达完成造林更新4.5万亩、新建防火林带250公里的任务。在城区,总绿地面积达35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形成“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绿色长廊,荣获省级园林城市。2008年,在全县开展“两路两溪”两侧一重山“青山挂白”整治和“沿溪种竹”活动;组织“人种一树”全民造绿行动。

——培育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培育三安钢铁、煤矸石发电,宏泰鑫新型墙材等一批循环经济企业。2006年全县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368口,2007年建设1000口,总池容2.1万立方米以上,年产沼气142万立方米,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355万元。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基本形成“云中山养生旅游区、湖头人文旅游区、清水岩宗教朝圣旅游区、城区北部湾茶文化旅游区、龙门休闲健身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格局。

——全力推进“家园清洁行动”。通过以乡镇镇区及主干公路沿线为整治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前全县有9个乡镇164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验收。抓好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保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一批乡镇垃圾填埋场、中转站,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净化村庄、美化家园。

八大举措建设茶叶生态区

为全面推动我县生态保护工作,特别是内安溪的生态保护工作,更好地促进我县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把我县建设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山水茶乡。主要有八大举措: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认识环境建设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一种竞争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同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政绩的重要方面。要切实把生态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形成林业、农茶、水利、水土、环保、公路、国土、城建、监查等部门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要扶持建立村级茶叶合作组织,发挥合作组织在基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立足特色,加快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发展战略,落实“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新理念,实施茶叶“生态、健康、文化、品牌、素质”五大工程,以“练好内功、保护品牌”为主线,引导实行专业分工、促进产业化发展,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加强农残控制,做好茶业万人培训工程,从而做大做强、做优做足茶叶特色文章。依据地方特色,以森林植被保护为前提,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包括林竹、食用菌、淮山、马铃薯等特色农业,积极探讨、创新特色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树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注意生态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等其他规划之间的衔接,对《安溪县生态规划》和《安溪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30年)》进行科学细化,精心布置,把每年度的生态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各乡镇、村。从控制污染、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治山、治水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山、水、林、茶、果、田、路、矿区、排污等的综合治理,林地、茶果园地、工矿区、水土流失区、“两路两溪”两侧一重山“青山挂白”、镇区所在村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现代山水茶乡山川秀美、蓝天绿水、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封山育林,恢复植被。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生态茶园建设、造林更新、家园清洁行动为突破口,发动全民植树绿化,绿化、美化家园。封山育林就是要严禁乱砍滥伐、打枝、过度放牧,严禁非法开垦林地种茶行为,严抓森林防火等人为破坏植被的活动,全面推广茶园梯壁留草,保护森林植被,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施适度退茶还林还草。

——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杜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入驻;倡导“绿色消费”,推行“绿色政府采购”,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和高效节能产品;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执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排放行为。继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加强对矿山开发的治理,严加控制高岭土、花岗岩、水电资源的开发,依法治理矿山开采秩序,依法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和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等。鼓励加快上马三安钢铁、煤矸石发电、宏泰鑫新型墙材等在内的一批循环经济企业,打造“循环经济链群聚集区”;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发展花卉药材业、生态休闲农业、绿色产业(瓜果产业)等。蓝田乡规划建设“国公山省级森林公园”,西坪镇规划“魏说、王说”铁观音发源地朝圣旅游,芦田镇规划观光、朝圣、度假旅游,白濑乡接受湖头新城辐射利用森林资源构想开发休闲旅游,大坪规划构建茶海明珠旅游度假村,与我县的“云中山养生旅游区、湖头人文旅游区、清水岩宗教朝圣旅游区、城区北部湾茶文化旅游区、龙门休闲健身旅游区”五大旅游区相互辉应,形成网状布局。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把生态建设等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并从农业发展基金、水利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积极创新机制,探讨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办法。落实“谁治理、谁投入,谁受益,允许继承和转让”的政策,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和植树造绿等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包括港、澳、台或外资)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要建立健全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业主实施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依法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水费、电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依法征收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依法征收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等资金投入到上游(或辐射影响生态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

——依法创建,执法必严。依靠法律的力量,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落实建设责任制,严把质量关,完善检查、验收、建档等工作,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加大执法检查和执法力度。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几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依法创建生态保护工作。加大“依法创建生态茶园试点村”活动力度,对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将按《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收取林地使用费,从而教育茶农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引导茶农从被动参与转变到主动介入,逐步建立生态茶园建设和管护的长效机制。

——科技促进,加速推广。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成果推广应用。建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奉献率。加大引进先进的优良果、树、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先进的防治水土流失方法、先进的茶叶深度加工技术、食品饮料、生物肥料、茶叶保健功效研究等“五新技术”;积极探讨生态茶园创建模式、有效降解茶叶农残;争取实施“崩岗侵蚀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重点县治理”、“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加快推广应用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山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或茶叶优质高产灌溉技术)、沼气工程;加强冬春水利建设、“六千”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推进企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和德元茶叶茶叶补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