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茶马古道上的千年沧桑

2021-02-07 12:51:16热度:118°C

一条完全凭借人和马踩出来的连接四川和西藏的千年古道,在岁月的蹉跎中,今又流芳。一幅幅当年的老照片,让人陶醉和惊讶,它的神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解读。

马互市”的由来

“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在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由于青藏高原干燥、高寒、缺氧,藏民饮食以糌粑和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菜,而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可以弥补其饮食结构的不足。据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唐茜介绍,“虽然藏区不产茶,但与之毗邻的四川雅安却是茶叶之乡,川藏商贾就利用双方的特产,做起茶叶与马匹交换的生意,正是这些客观条件,才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从而形成了川藏间互利互惠的商业交易通道。”由于茶文化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川藏茶马古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

雅安蒙顶山是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7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蒙顶茶从唐至清一直是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专用茶,历代名人留下了“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的美誉,其茶叶品质优良,加工生产“边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藏区的信誉很好,经过上千年的饮用,藏族人民对雅安“边茶”情有独钟。由于雅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边茶”加工历史,使雅安在古代就成为我国最大的“边茶”生产基地,正是有了这样的条件,才使得雅安成为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主干道。

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朝廷战马缺乏,李杞就入蜀置“买马司”,并在各路设置官茶场,如今的雅安蒙顶山还保留着大片“皇茶园”,朝廷就是用皇茶园里的茶叶与西南各少数民族及藏族同胞交换战马,从而使“茶马互市”生意更加兴隆,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官方制度和军需政策。雅安境内的茶马交易场所当时就达四处之多,分别是雅州博马场、宝兴灵关博马场、碉门博马场和黎州博马场,其交易规模居全国之首。明洪武四年(1074年)朝廷在秦州、洮州、河州、雅州分别建“茶马司”,对茶马交易进行管理,雅州“茶马司”就是专门负责川茶与藏马的交易。

雅安名山的“茶马司”,是中国现存惟一的以茶易马的“茶马司”遗址,它的历史体现了古代川藏地区贸易交往的频繁,见证了我国西南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

关于川藏茶马古道的线路,四川省作家协会杨绍淮认为主要分为三段,其源头在四川雅安,先从雅安出发到打箭炉(今康定),再从康定到西藏拉萨,最后从拉萨经江孜、日喀则、亚东到不丹、锡金和尼泊尔。

古道上的背夫和马帮

一条完全用人和马踩出来的茶马古道,用茶马精神铺成的传播文化文明的古道,路上的每一个“拐子”窝痕,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天全县二郎山下的甘溪坡是古代茶马古道上的幺店子,其《古道背夫铭》记载:藏区多用牦牛,滇地古有马帮。惟天全一带,既无天时赶牦牛,也乏地利走马帮。往返古道者,惟有人力。互市不止,运输不废,遂有背夫声名远扬。

川藏茶马古道沿途高山峻岭,大河交叉。据统计,从雅安出发到拉萨,“全长约四千七百华里,所过驿站五十有六,渡主凡五十一次,渡绳桥十五,渡铁桥十,越山七十八处,越海拔九千尺以上之高山十一,越五千尺以上之高山二十有七,全程非三、四个月的时间不能到达”。

从雅安到康定,最主要的运茶方式是依靠人力背负。背茶的人,在当地被称为“茶背子”,一般由十人左右组成一组,通过“揽头”开具保单、缴纳手续费后,就可以到茶号背茶。背夫用的工具是简单的背架和背垫,手上的“拐子”,既可作杖,又可支撑背架。他们用背架背着沉甸甸的茶包,穿梭在古道间,日久天长,古道上的青石板也就布满了深深的锥印。

据专家考察,荥经县安靖乡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大大小小的坑窝,就是背夫们留下的“拐子”窝。在当年那个完全依靠人背马驮的年代,汉藏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共同筑就了这条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线路最长、沿途最艰辛的茶马古道。

每年冬季,是雅安各茶号发茶最繁忙的日子,每天出发的背夫都在500人以上。通常男背夫可背150斤左右的茶叶,女背夫也能背120斤以上,在弯弯的山道上,背夫们的山歌声、口哨声和“拐子”的杵地声完美结合,就像奏出的一曲曲优美动听的千古绝唱。路上歇气就到“哨凳”上,没有的地方就把“背架”歇在“拐子”上。由于劳动强度极大,五步一嘘,十步一拐,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险峻的山道,不少背夫甚至遗尸荒野,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得到的却是微薄的回报。

康藏高原,崇山密林,道路艰险,半年以上都是积雪期,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解放前夕,背夫要把茶包从雅安运到集散市场的康定,即使起早贪黑,每天最多也只能走30多里路,虽然只有450里路,但至少要走10多天。如果走“大路”就要翻越大相岭,走“小路”则要过二郎山。清末民初,古道上还时常有土匪出没,运送的茶包经常被劫,从而导致运费高涨,当把茶卖给藏民时,价格已经高得出奇。

除背夫运输外,最常见的就是用骡马驮运,在唐宋时期,汉源县的建昌马,由于个头小,耐力好,行走快,善登山涉水,被誉为“天马”,为商家所看好。晚清时的骡马帮分为汉骡帮和藏骡帮,汉骡帮的运费一般比背夫背贵20%,但信用较差,时生弊端;而藏骡帮因沿途放牧,支营设帐,并备有武器,虽时间较长,但信用较好,能顺利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商家多愿雇佣。

这些平凡的背夫和马帮,用生命铺就了这条逶迤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千年古道,他们过险山,涉湍江,将川、藏地区息息相连。虽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取代了昔日的茶马古道,但其迷人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景观,备受人们的关注。

日前,雅安市举行了“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其间,展出了由云南文化名人殷晓俊先生捐出的160多幅茶马古道老照片。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是1904年由法国驻重庆、昆明总领事方苏雅先生在四川、云南、西藏一带拍的,后经殷晓俊先生从法国高价购回,在蓉城展出期间曾轰动一时。

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勤晋表示,“用茶马古道把姜家院子、邓通铸钱、凰仪拐子窝、清溪古城墙、文庙九襄石牌坊等景点串联起来,完全可以打造成世界级的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圈。”

昔日的川藏茶马古道,以及那些深深的“拐子”窝和马蹄印,早已被杂草淹没和青苔覆盖了,背夫们苍凉的山歌和马蹄声也早已销声匿迹。今日的川藏公路,一辆辆满载“边茶”的汽车正源源不断地来往于川藏各地,一条崭新的川藏茶马古道,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继续记录着川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

茶叶的词句血压高可以喝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