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茶的征收从何时起
税茶的征收从何时起,唐朝德宗贞元九年(793)!
我国的茶税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始自中唐时期的。
唐代把茶税固定下来,列为国家财政收入是德宗贞元九年(793)正月的事。《食货志下》载:“盐铁使张滂奏曰,伏以去岁水灾,诏令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储。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充所收两税。其明年已后所得税外贮之,若诸州遭水灾,赋税不办,以此代之。诏可之。仍委滂具处置年奏,自此,每岁得钱四十万贯,然税无虚岁,遭水灾处亦未尝以钱拯瞻”从张滂的奏折,说明贞元九年朝廷决定征收茶税的原因是“去岁水灾”,倘后“赋税不办”,所以要征收茶税“以此代之”,目的在“供锗”。税率定位较低,估价征10%,但从此“税无虚岁”,以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成为封建国家的专利,我国茶税法规正式宣告成立。
税茶产生于唐代中叶。当时茶叶产量已有相当的规模,销量很大,饮茶普及。由于安史之乱,唐国库日绌,公元782年,唐结宗为维持李家王朝,采纳了侍郎赵赞的建议,对竹、木、茶、漆实行“十税其一”,这就是我国茶税的开始。后一度暂停,10年后,依盐铁史张滂奏,恢复茶税,当年收税40万贯。从此,茶税作为一种专税,从未间断过。当时为了收税在产茶区和商路设税场,按货款十税一,但后来,名目繁多,税率也增加到15%。同时,在不少地方出现类似买路钱的“过境税”,当时又叫踏地钱,严重就乱经营秩序,激化官民矛盾。公元852年,唐室宗任用裴休为盐铁转运使,提出十二条茶税法:理清税权、打击私茶、保护茶园、减税,得到官、商、民的支持,茶税反而大增,达到六十万贯以上,从而充实了唐朝国库。
宋代改唐朝的茶税制,实行榷茶制,也就是由朝廷对茶叶实行专卖。唐代宗大和末年,也就是公元836年,但只实行了一个月,便因朝野侧目,天下大怨而告终。宋太祖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朝廷在各主要茶叶集散地设立管理机构榷货务,主管茶叶流通与贸易,并建官立茶场,在主要茶区同时负责茶叶生产、收购和茶税征收。当时全国共有榷货务6处,榷山场13个,即“六务十三场”,茶农为园户,先贷款生产茶,以后扣本钱加扣税茶,余茶卖官府,官府再批发经商人销售,当时还有少量官府专卖店。官府一般重称进轻称出,从而获得高利,充实国库,每年达百万贯以上。宋神宗时,曾达到428万贯。以后虽有局部调整,衍化出所谓交引法、贴射法,但本质还是官府专卖制度。官府垄断行业,官商民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为了缓和矛盾,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蔡京推出“政和茶法”,给了园户和商人一定生产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茶增1200多万斤,政府收息1000万贯,可见作用之大。宋代的榷茶制,一直为元明清朝沿袭,直到鸦片战争以后,外商深入茶区,榷茶制渐废,而代之以厘金制和其他捐税制。茶叶发酵茶叶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