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饮茶遍及全国

2021-02-07 12:17:34热度:150°C

茶叶是经济作物,它的产量大增,自然是为了满足人们饮用的需要。如果说,直到南北朝后期,华北饮的人不太多。那么,到唐中叶情况便显著不同了。“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57】说明华北地区的不少城市已开店铺卖茶。王敷《茶酒论》说,“茶贱三文五碗”,【58】投钱取饮,茶价还是比较便宜的。日本高僧圆仁《人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唐文宗、武宗时,他路经现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苏北等地时,多次沿途“啜茶”,唐代首都长安永昌里便设有茶肆。【59】玄宗时,长安城东穿广运潭,运来了各地的土特产,其中豫章郡船装运的名瓷多为茶釜、茶铛、茶碗,【60】大量茶具运到华北,.显然是了供应社会上饮茶的需要。北方饮茶的多了,茶叶从江淮以南源源运来。李珏说:“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61】他说的情况是概括了南北各方面,很值得注意。

(甲)说饮茶象饭、菜一样为人生所必需,这是广大人民重视饮茶的真实写照。其后,赵宋君臣也有若干类似的论述。王安石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而今官场所出,皆粗恶不可食,故民之所食,大率皆私贩者”。【62】说明自唐宋以来,饮茶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了。

(乙)饮茶的人,“田闾之间,嗜好尤切”。明确讲出了广大农村人民大众嗜好饮茶,这是比王公朝士远为广阔发展茶叶的群众基础。陆羽也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间,以为比屋之饮”。【63】说明自唐代开始,南北城乡已经饮茶成风了。

(丙)饮茶祛渴乏,这是说出了饮茶的重要作用。经验证明,人们在劳动烦累口渴时,喝杯浓茶,口液生律,精神振奋,消除疲乏。晋朝人杜育早已指出,饮茶“调神和内,倦懈慵除”。【64】刘琨给弟侄信中说,“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信致之”。【65】南北朝时,王肃“渴饮茗汁”。【66】唐人封演引《本草》说,茶能止渴。常鲁公说,茶“涤烦疗渴”。【67】徐铉也说,“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68】陆羽谈饮茶,“茗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69】这都充分说明饮茶有解渴和消除疲乏的作用。

人们如此喜爱饮茶,除了解渴而外,还有别的作用。

第一,饮茶提神止睡。早在三国时,张揖说,饮茶“醒酒,令人不眠”。【70】晋初张华说,“饮真茶者,令人少眠”。【71】说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早已认识到茶有兴奋神经的作用。《本草》也说,茶令人不眠。自南北朝以至隋唐,信佛者众,寺院内盛行饮茶。南朝新安王刘子鸾和豫章王刘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大设茶茗相待。【72】李石《续博物志》卷5说,“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教禅者不以寐,人多作茶饮,因以成俗。”【73】信佛要坐禅,夜不能寐,饮茶令人止睡,于是人多作茶饮。白居易深有体会地说,“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销愁。”【74】

第二,茶有消食之功。唐玄宗时,一位并不喜欢饮茶的官员毋煚也承认饮茶有“释滞消壅”之用。【75】王建诗,“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76】李德裕说,“茶可消酒肉毒”。【77】那时候,不仅汉人饮茶,边境少数族人民也大量饮茶,吐蕃境内有内地各处所产的茶。【78】契丹常以羊马卖与南唐,买茶药等北归。【79】封演说,饮茶之风,“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其实,这是不足怪的。回鹘、吐蕃等族人饮酪食牛羊肉,油腻饮食,不易消化,茶特别是浓茶,有助于消食。《宋史》卷167《职官志》:“元符末,程之邵召对,徽宗询以马政。之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贵茶,而病于难得,愿禁沿边鬻茶,专以蜀产易上乘。诏可。未几,获马万匹。”【80】这里说的是宋代情况但可供唐代边疆各族盛行饮茶的旁证。

饮茶好处大,宾客相见,照例以茶相待,有人嗜茶,“客至,不限瓯数,竟日执持茶器不倦”。【81】代宗派人慰问节度使时。大量赐茶,指令“分给将士以下”。【82】德宗初,节度使回赠朝廷使节也有“黄茗”数百斤。【83】官员彼此之间,也往往以茶叶送礼。【84】自中唐以至五代,许多乞假人觐臣僚,朝廷例赐茶果或茶药。【85】宋人黄裳说:“茶之为物,祛积也灵,寤昏也清,宾客相见.以行爱慕之情者也。天下之人不能废茶,犹其不能废酒,其特适人之情也,礼之所在焉。”【86】他是针对唐宋二代情况说的。实际上是历代相沿,至今还有其现实意义。

陆羽嗜茶,很讲究煎茶之法,被人们称之为“茶神”。唐人著作《封氏闻见记》、《皮子文薮》、《桂苑丛谈》、《大唐传载》、《国史补》、《因话录》以及宋人所编《唐语林》、《太平广记》、《新唐书·陆羽传》等等,都有大量记载陆羽论述茶的事迹。陆羽不仅对茶叶生产茶叶制作有研究,甚至对盛茶所用茶碗颜色以及煮茶所用的水也都非常讲究。除了《茶经》,还著有《顾渚山记》二篇,是论述顾渚茶的专著,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了。

和陆羽同时的常伯熊也很讲究饮茶,他“手执茶器.口通茶茗,区分指点,左右刮目”。【87】江州刺史张又新著《煎茶水记》,称刘伯刍鉴别适宜煎茶的水为七等,又记载陆羽为李季卿论煮茶之水次第区分为二十种.【88】其后,太原温从云、武威段碼之也都精通茶事,又各补茶事十数节。【89】裴波著《茶述》、前后蜀的毛文锡作《茶谱》,叙茶事又有新的发展。【90】随着饮茶研究的深入,对于饮茶的普及也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释:

【57】《封氏闻见》卷6《茶》。

【58】《敦煌掇琐》上辑,琐一四。

【59】《旧唐书》卷169《王涯传》;并参看《太乎广记》卷341《韦浦》.又卷70《茶姥》。

【60】《旧唐书》卷105《韦坚传》。

【61】《旧唐书》卷173《李环传》。

【62】《王临川集》卷70《议荼法》。

【63】《茶经》卷下,《六之饮》。

【64】《全晋文》卷89杜育《荈赋》。

【65】《全晋文》卷108。

【66】《洛阳伽蓝记》卷3。

【67】《国史补》,卷下。

【68】《全唐诗》卷755徐铉《和门下殷侍郎得薪茶二十韵》;白居易说.“渴饮毗陵新到茶”。

【69】《茶经》卷上《一之源》。

【70】《太平御览》卷867引《广雅》。

【71】《齐民要术》卷10《茶》引《博物志》。

【72】《茶经》卷下《七之事》引《宋录》。

【73】《封氏闻见记》卷6所记,文字相同。

【74】分别见《全唐诗》卷448白居易《赠东邻王十三》;又卷451白居易《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

【75】《大唐新语》卷11《褒锡》。

【76】《全唐诗》卷299王建《饭僧》。参看《蛮书》卷7;《续博物志》卷7。

【77】《中朝故事》;又《玉泉子》。

【78】《国史补》卷下。

【79】陆游《南唐书》卷18《契丹传》;又卷17《段处常传》。

【80】按:《宋史》卷353《程之邵传》,“眉州眉山人……元符中,复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缗”。

【81】《因话录》卷2。参看《全唐文》卷628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太平广记》卷243《裴佶》。

【82】《全唐文》卷444韩翊《为田福玉谢茶表》;《文苑英华》卷594。

【83】《资治通鉴》卷225大历十四年六月。

【84】《旧唐书》卷139《陆贽传》,贽曾路经寿州.刺史即以新茶赠贽。

【85】参看《册府元龟》卷484《经典》;《能改斋漫录》卷15《茶品》;《全唐文》卷602刘禹锡《代武中丞谢赐新茶第一表》及第二表;《全唐文》卷668白居易《谢恩赐茶果等状》。

【86】《演山集》卷46《茶法》。

【87】《封氏闻见记》卷6《饮茶》。

【88】张又新撰《煎茶水记》,见《全唐文》卷801陆龟蒙《甫里先生传》;《新唐书》卷196《陆龟蒙传》,但欧阳修撰《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汜》二文.竭力反对张又新的意见,说“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

【89】《全唐诗》卷611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90】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太平寰宇记》一书,多次引用了《茶谱》的记事。

茶叶泡了一天日本的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0911872 18721773 17732816 28164011 4011259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59671) and MATCH(title) AGAINST('50911872 18721773 17732816 28164011 4011259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