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具> 正文
南宋--金 (绞胎碗)
2021-03-06 10:28:39热度:153°C
(南宋--金 高5.1cm 口徑10.5cm)
绞胎又称搅胎,此碗虽制于南宋,但其技术却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有特色的亲折装饰技术。这种工艺的灵感来自于漆器的制作。
这种技法在漆器制作上称为剔犀。剔犀是雕漆的一种,制法是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胎上逐层髤漆,干一层再漆一层,每层由若干道貌岸然漆堆起,厚薄并不一致,待漆层积至相当厚度时,用刀在漆面剔出花样,有去钩、回纹、卷草等图案。在剔刻的刀口断面上呈现出不同色泽和图案的漆层,具有不同寻堂的装饰效果。雕刻出的花纹排列均匀,立体感强。
(絞胎碗 五代)
做绞胎瓷器时,用白、褐两色(也有多色的)的泥相间着糅和在一起,经过相绞、拉坯制作成开有后,胎上呈现出白褐相间的纹理,然后,按照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或全器以绞泥做成所需要需要器型。泥料绞合的方式不同,绞出的纹理图案就不一样,有木纹、云纹、流水纹、野鸡翅、羽毛纹等。绞胎的制作难度很大,所以都是小型器物,且多数用于陪葬等重要场合。它技术要求高,所以掌握的人少,宋以后就不多见了。器物有杯、碗、三足小盘、长方小枕等。
制作绞胎器的古窑在唐代有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宋代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宝丰清凉寺窑、新安城关窑等。陕西干县懿德太子墓出土了绞胎制作的骑马猎俑,其中人、马是白求恩、褐相绞,武士衣服是绿釉,马身和马鞍是深酱色,堪称绞胎制作工艺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