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具> 正文

漫谈紫砂业界「双重师傅」名份现象

2021-03-06 10:18:39热度:190°C

所谓「双重师傅」名份现象,即艺徒二次拜师学艺,有二个正式师傅的现象。紫砂业界,自古以来门派纷立,门规森严,独门技艺独传,有谓「秘不相授」之说。一般来说,一个艺人拜了师,学了这一路或那一路的技艺,一生一世就干这一路活儿。即使是中途改业,亦只认其正宗师傅一个。至于你学紫砂「光货」的,想学紫砂「花货」,拿某个高手的「标本」摹仿,摹仿成功了,其后亦转到「花货」那一路去了,亦只认其正宗师傅,余只能在心中默认,或叫做「崇拜偶像」「心理师傅」,终究不能公开或者公然称其为师傅。否则,便是大逆不道。

传统从艺只师一人

宜兴紫砂业界,在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以前,不存在「双重师傅」名份现象。自1958年4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合新陶瓷厂与上袁、潜洛28家紫砂手工业户合并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之后,才开始出现紫砂业界的「双重师傅」名份现象。第一例即是师弟朱可心向师兄吴云根借徒弟汪寅仙帮做下手活,朱可心发现其才可造,便同师兄商量并征得同意,将其收于门下。这就是汪寅仙二次学艺,先拜吴云根为师,后拜朱可心为师的「双重师傅」名份现象。这一现象发生在紫砂同类花货技艺,又是同门师兄弟之间的转认徒弟,在当时可说是情有可原的现象。

其后,又有发生先学紫砂光货,后学紫砂花货的「双重师傅」名份现象。如何道洪,1958年先拜「光货高手」王寅春为师,学制紫砂光货。1965年又拜「花货高手」裴石民为师,学制紫砂花货。同样,又发生先学陶刻书法,后学陶刻画技的「双重师傅」名份现象。如鲍志强,1959年先拜谈尧坤为师,学习陶刻技艺。1963年又拜任淦庭为师,学习陶刻装饰艺术。也发生先学制壶,后因工作需要,市场变化又学制盆的「双重师傅」名份现象。如周尊严,1958年拜裴石民为师,学制紫砂壶。后又于1961年拜陈福渊为师,学制紫砂花盆。这种改行学艺的现象在当时时有发生,工作稍有调动,师傅就得跟着换。如吴鸣,1976年先拜李碧芳为师,学习制壶。1978年改行陶刻,于是又拜毛国强为师学习陶刻。

「双重师傅」因时制宜

1978年以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由于老一辈艺人年事已高,急需培养下一代,使自己的技艺得到继承,不致失传,后继有人,随着紫砂研究所的成立,又出现了「双重师傅」名份现象的新形式︰

一是考。即是在已经学艺满师或独立操作的青年艺人当中,挑选其优秀人材,凭自己的才学,凭自己的扎实基本功,凭过得硬的技艺,也凭自己拿得出的代表作品,让厂里的权威、专家、领导或管理层人员专门组成评委班子一致裁定︰考进研究所。由研究所里的名家再带徒,再授艺。这种「双重师傅」名份现象,即是人才的普遍选择,择优录取现象。如江建祥,1976年随许成权学艺。1978年,凭自己的才智、聪敏,凭自己的作品和基本功,考进紫砂研究所,再拜汪寅仙为师,继续学艺。

二是考、推荐、反复筛选相结合。这种形式发生在德高望重的巨匠们身上。这些巨匠在某一领域中卓有成就,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们需要有根基好,悟性高,又富有事业性的年轻一代接他们的班。于是,除考试外,还要反复考核,反复筛选,由领导推荐,由本人审核同意,再传授技艺。如葛陶中,1972年拜李碧芳为师,1978年考入紫砂研究所,后再由紫砂厂厂长高海庚等人推荐,由壶艺泰斗顾景舟一次次反复权衡,挑选,最后收葛陶中为徒,传授技艺。

三是领导同意,家长自带。这种形式发生在八十年代后期以后,前二种形式基本停止以后,回到过去的「一脉相承」、「世代相袭」的老路上去,这在紫砂业界是较为普遍的。

这种二次学艺,「双重师傅」名份现象,是历史上特定年代的特有现象,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师徒之间互相承认,双方公认的历史事实。

攀亲带故的假冒伪劣乱象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紫砂业界有一部分人利用特定年代存在的二次学艺,「双重师傅」名份的特有现象,或挂靠;或自认师们,或假冒伪认;或明知是跟王氏学艺,却偏要说是跟李氏学艺;或明知师傅是一般壶手,却偏说师傅是大师、高工;有的从来未曾相识,或根本毫无瓜葛,却莫明其妙地被套上「师徒关系」,还像煞有介事似地大谈特谈,大写特写其学艺经历及亲密关系。这些现象,绝非是二次学艺,「双重师傅」名份现象,而是紫砂业界的一种彻头彻尾的假冒伪劣现象,也是一种艺品艺德在部分艺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混淆颠倒之叛逆现象,现作不指名的曝光如下︰×××,明知自己是随吴云根、朱可心学艺,但却在简历中硬拉上跟蒋蓉、顾景舟学艺的经历和过程。×××,明知自己是跟民间一般壶手学艺,但简历中既跟朱可心学艺,又跟顾景舟学艺,还跟王寅春和裴石民学艺。×××,明知自己是跟范洪泉学艺,但在其简历中却变成了跟何道洪学艺。也有许多人,不但乱认师傅,自己一天也没跟名家学过艺,但茶壶的印款上却出现「可心门徒」「景舟门下」、「景舟首肯」、「可心首徒」等等印款,以此冒认师傅……(冒认师傅现象跟家族姓氏的冒认又不同,如「大亨后人」,只要自己姓邵,不管是不是邵大亨一族,是不是沾亲带故,都成了大亨后裔。)当然,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客商,为了赢得暴利,鼓励和怂恿这一假冒行为,一些不知内情的「研究」、「学者」、「写文章」、「喝墨水」的人,道听途说或偏听偏信,也是「双重师傅」名份这一现象被人利用假冒,泛滥成灾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一些技不熟,艺不精的不入流艺人,为了金钱,为了名利,为了得到某些利益,今天认这个师傅,明天又换成了那个师傅,甚至矢口否认自己正宗的师傅,造成人性扭曲,艺德庸俗的不良后果。

清者自清 史实终还真

一日授艺,终身为师。师傅的教诲之恩重如泰山,深如东海,这关系到一个艺人的修养素质和艺品、艺德问题,绝对应该严肃慎重。紫砂业界的从业人员、经营人员,紫砂陶史的研究人员,应该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这里,笔者特别推荐周桂珍女士,这位紫砂业界著名的高级工艺师,1958年拜王寅春为师,在自己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受其丈夫高海庚的启发和指导,特别是接受高海庚的恩师顾景舟教诲,(当然亦接受其它前辈艺人的教导),但她从来不拿顾景舟当成一块「金字招牌」,尽管心里把顾景舟为作师傅,但其简历史正宗的师傅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寅春。这就是历史事实,历史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

这里笔者也得提醒那些没有经历二次学艺「双重师傅」名份现象的紫砂从艺人员,不必把那些大师巨匠的名头挂靠到自己身上,也不必单单提出得到某个大师的「特别教诲」,因为在特定年代里,大师巨匠前辈们哪一个不对下一代抱有殷殷期望?又哪一个不关心和培养下一代,倾囊相授呢?特别是没有拜名家做师傅的,更不要假冒认,到处认名师,朝夕改名头,紫砂这份工艺本领,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奋、刻苦、天份磨炼出来的,没有名师照样成材,这样的事倒亦是有的。这里,笔者也希望收藏界的朋友们,对假伪冒认名师名匠的人和壶,弃之不收,多考证,多核实,让那些有意识招摇撞骗,自抬身价的投机经营者们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背,以使走到规范的经营正道上来。

二次学艺,「双重师傅」名份现象尽管存在,但发生在名家身上毕竟是少数。真正是师徒关系,那就更少。拿顾景舟举例来说︰自1954年收徐汉棠为徒开始,几十年中包括二次学生「双重师傅」名份的亦不过是李昌鸿、沉巨华、高海庚、束风英、吴群祥、葛陶中等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考证,纷杂缭乱的现象的息止,历史将会露出本来的面目,还紫砂业界一个真实的二次学艺,「双重师傅」名分现象事实,还紫砂业界一个真实的师徒关系史实。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4944424 44245547 55474116 41165021 50212971 29710124 01244311 43115456 54564206 42062421 2421012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96627) and MATCH(title) AGAINST('34944424 44245547 55474116 41165021 50212971 29710124 01244311 43115456 54564206 42062421 2421012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