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具> 正文

走进宜兴 ,寻源紫砂

2021-03-06 10:17:35热度:133°C

6月25日-27日,我们相约来到紫砂的故乡江苏宜兴丁蜀镇。虽说大家都用紫砂壶泡喝,经常在一起赏壶,有的说壶的泥料如何如何,有的说其做工怎样怎样,可除了个别人外多数没去过宜兴。平时说壶论道可谓纸上谈兵,这番跋涉则是要追根寻源看个究竟。

第一站,紫砂之源

这是青龙山和黄龙山的交界地,当年在此可以挖出紫砂矿泥,既是生产源,又是风景区,山脚下是丁山。现在矗立着一个青铜群雕——紫砂之源(图一),它是当地政府做的能代表地方特色的一个标志,由江苏工艺美术界名人凌锡苟用半年多时间创作而成。这组群雕中有7个人物,主体人物高2.04米,表现的是古代陶工开采紫砂矿土时的情景,有的打锤、撬泥,有的锄泥、挑泥、用独轮车运泥,还有的喝茶小憩,非常逼真生动。这组雕塑于2006年3月安装完毕,现在成为宜兴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第二站,4号井

4号井(图二)位于黄龙山,黄龙山有紫砂泥,而且是最好的。这一带开出的矿层是夹泥,夹泥很硬,是一层一层的,紫砂矿泥夹在中间,是风化了的矿石。据当地人说,通常不会单独开采紫砂矿层,而是大规模开采后细分矿石。过去4号井是较大的矿,就像煤矿一样,有隧道,开挖量比较大,4号井的紫砂含量相对多一些。不过,因上世纪末长江大水涌进4号井,遂成危矿,已经被封了。至于4号井的位置,只能说个范围,井口究竟在哪里,连当地人也说不清了。现在一些优秀紫砂制作者用的矿石原料,都是过去在4号井挖掘存下来的。

第三站,前墅龙窑

前墅是宜兴的一个镇,这一保存完好的前墅“古龙窑”(图三),是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至今还在使用,多烧制粗陶类的器物,有大缸、花瓶、砂锅、瓦盆,也间或烧些紫砂壶、茶叶罐和茶盏。龙窑的外观像一条龙,龙头朝北龙尾冲南,身披太湖边上特有的白土,龙头前面有一口井。

窑身左右有鳞眼洞42对用来投柴看烧制火候,燃料主要为松木、竹枝等。窑身内壁是拱形的窑室,用来装待烧制品。龙身的一侧有5个壶口,是装窑用的窑门。龙窑全长40多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窑身上方搭有窑棚,窑棚上覆小瓦片。窑址的围墙也是一道景观,没烧好的花盆有序地堆在这里,让来者眼前一亮。这里的吴厂长介绍,紫砂制品要放在盒子里装窑,烧制时,火从龙头蔓延至龙尾,窑内可达1200多度。烧制控制采用古老的方式,通过看火的颜色,来判断温度。天气正常的话,一般两个月烧三窑。

第一站,紫砂之源

这是青龙山和黄龙山的交界地,当年在此可以挖出紫砂矿泥,既是生产源,又是风景区,山脚下是丁山。现在矗立着一个青铜群雕——紫砂之源(图一),它是当地政府做的能代表地方特色的一个标志,由江苏工艺美术界名人凌锡苟用半年多时间创作而成。这组群雕中有7个人物,主体人物高2.04米,表现的是古代陶工开采紫砂矿土时的情景,有的打锤、撬泥,有的锄泥、挑泥、用独轮车运泥,还有的喝茶小憩,非常逼真生动。这组雕塑于2006年3月安装完毕,现在成为宜兴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第二站,4号井

4号井(图二)位于黄龙山,黄龙山有紫砂泥,而且是最好的。这一带开出的矿层是夹泥,夹泥很硬,是一层一层的,紫砂矿泥夹在中间,是风化了的矿石。据当地人说,通常不会单独开采紫砂矿层,而是大规模开采后细分矿石。过去4号井是较大的矿,就像煤矿一样,有隧道,开挖量比较大,4号井的紫砂含量相对多一些。不过,因上世纪末长江大水涌进4号井,遂成危矿,已经被封了。至于4号井的位置,只能说个范围,井口究竟在哪里,连当地人也说不清了。现在一些优秀紫砂制作者用的矿石原料,都是过去在4号井挖掘存下来的。

第三站,前墅龙窑

前墅是宜兴的一个镇,这一保存完好的前墅“古龙窑”(图三),是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至今还在使用,多烧制粗陶类的器物,有大缸、花瓶、砂锅、瓦盆,也间或烧些紫砂壶、茶叶罐和茶盏。龙窑的外观像一条龙,龙头朝北龙尾冲南,身披太湖边上特有的白土,龙头前面有一口井。

窑身左右有鳞眼洞42对用来投柴看烧制火候,燃料主要为松木、竹枝等。窑身内壁是拱形的窑室,用来装待烧制品。龙身的一侧有5个壶口,是装窑用的窑门。龙窑全长40多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窑身上方搭有窑棚,窑棚上覆小瓦片。窑址的围墙也是一道景观,没烧好的花盆有序地堆在这里,让来者眼前一亮。这里的吴厂长介绍,紫砂制品要放在盒子里装窑,烧制时,火从龙头蔓延至龙尾,窑内可达1200多度。烧制控制采用古老的方式,通过看火的颜色,来判断温度。天气正常的话,一般两个月烧三窑。

第四站,老街

老街(图四)位于丁蜀镇东北角的蜀山,狭窄的街巷,磨得光光的青石板路两侧是高高的房子。这里曾经住着老一代的紫砂艺人,是顾景舟、王寅春、徐秀棠等紫砂大师生活过的地方,现在住着不少外来户,很多紫砂小作坊就在这里。老街的一侧是一条河,河水通向太湖,河对岸是错落有致的典型的江南一带的白墙灰瓦的房子,倒影映在河水里。老街的另一侧是老一代制砂艺人将烧坏的紫砂器具丢弃的地方,这里已被堆成了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杂草和树木,听说曾经有不少人来这里寻找过去的砂器碎片。

第五站,炼泥厂

从黄龙山采掘出来的矿石首先要选出紫砂矿,然后堆好风化若干年后再粉碎;将碎矿石过筛筛选后,浸泡在大缸里多时;再搅拌、人工锤炼成熟泥,最后用机器抽真空。这就是紫砂泥加工的过程,也是炼泥厂(图五)要做的事情。泥料的好坏,与炼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关。在宜兴,紫砂行业已自然分工:有炼泥的,设计的,制坯的,铭刻的,上釉的,烧窑的,还有做包装的、专门经销紫砂产品的。据说,这里收入高的要数装窑、看火师傅,当然大师的作品例外。

第六站,制壶小作坊

宜兴紫砂壶现在仍主要是手工制作,因不能产业化、机械化,壶的数量受限。我们来到一家制壶小作坊(图六),这里很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手里的活。

做紫砂壶是有不同工序的,这里并不是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把壶,而是采用了流水作业,每人完成一道工序。从拍泥片起,打身筒、装流把、做壶盖、镶壶纽、检测,大家形成了默契的配合,作坊的主人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产品。无意间,看到一个小姑娘正在用毛笔写大字,字写得很周正。主人说,这是他的女儿,练字是为了将来铭刻打基础的。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紫砂壶制作后继有人啊!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紫砂,丁蜀镇已举世闻名,国际友人流连忘返,一些韩国人居然也在此建起了紫砂工作室。

第七站,紫砂市场

要说紫砂市场,丁蜀镇到处可见。大的有东方紫砂街、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方圆紫砂展销厅、新建的中国陶都陶瓷城,小的是壶庄壶店,在丁山解放路上一家挨一家。各地壶商有去宜兴拿货的,也有依自己的设计在那里订做产品的。

我们走马观花看了几家店,其中有一家专卖老壶的店(图七),店中壶品的价格不菲,2000元一把很平常。店老板说,这些都是上世纪80年代紫砂工艺厂生产的老产品,一是泥料好,二是做工老到,窑火是现已停烧的隧道窑烧成的,卖一把少一把,所以价格还有升值的空间。不过,在当地路边的小店里,我们也看到一些泥料比较好的壶,做工也不错,但由于出自普通小作坊,五六十元一把,价格很便宜。

有行家说,在宜兴,也有选材水准低、粗制的大路货壶品,能不能买到性价比好又可心的壶,还需要买者的眼力。

有一点引人关注的是,无论哪家卖壶,都给客人泡上一壶宜兴红茶。或许,宜兴红茶用紫砂壶泡尽显芳香说明紫砂泡茶好喝,也可能,本地人习惯喝红茶,与江南水乡人们普遍地爱喝绿茶,大异其趣。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5632988 29885043 50434843 03124916 49165220 52205547 5547411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96581) and MATCH(title) AGAINST('55632988 29885043 50434843 03124916 49165220 52205547 5547411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