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茶器有分别(茶具分别有什么)
在习茶的过程中,我们很少把茶具和茶器去做严格的区分,经常把二者笼统地混为一谈,这是一种不该有的疏忽。
陆羽在《茶经》里,对茶具和茶器,从概念上做了严格的定义,分别单列在第二章和第四章,殊有深意。
他把关于采茶、制茶的工具,定义为茶具;把与烹茶相关的不可缺少的用具,对茶的育化有改善作用的工具,全部定义为茶器,并着重对茶器做了详细的阐述,从而赋予了茶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
茶器以载道,茶道由器传,而非茶具。
陆羽在《四之器》一章里,列出了详细的煎茶器清单,共计二十六种。假如平时不用,或携带外出时,其他的二十五器,都会安放在体积硕大的都篮里,这与《封氏闻见录》的记载相吻合。
据封演记载:“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文中的“都统”即是都篮。
《九之略》说:“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此篇讲的二十四器,恰好不包括都篮和具列,值得注意的是,严于茶事的陆羽在《茶经》里竟然没有提到承载茶碗的托子,而他在《茶经》中,连一个小小的茶夹,都表述得如此详细,因此,他不应是故意遗漏或忽略了茶托。
如果真属疏漏,等再次修订《茶经》时,他也一定会给予纠正。由此只能证明,在陆羽的《茶经》完成之前,茶托还没有出现,或尚未正式应用。
茶托,又叫盏托、碗托、茶船。清代顾张思的《土风录》中写道:“富贵家茶杯用托子,曰茶船。”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中说:“(茶)托始于唐,前代无有也。”唐人李匡义《资暇集》记载,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手,取碟子承之。
“既啜,杯倾,乃以蜡环碟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环代蜡。宁善之,为制名,遂行于世。
“其后传者,更环其底,以为百状焉。”同一时代的人提供的佐证,往往最为可信。如果我们仔细推演一下时间,就会发现,建中元年正好是780年,陆羽在这一年刚刚整理完《茶经》。
以上确凿的证据和时间链条,完全可以证实,在陆羽《茶经》问世时,茶托尚未出现,更何况茶托最早出现在建中年间交通闭塞的蜀地。
当前,尽管有很多学者,会依据出土资料振振有词地认为,茶托可能出现在汉代,这种论断明显是错误的。
根据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越窑也确实烧制过盏托。在故宫博物院,我也见到过一件展出的东晋《随机阅读::茶叶起源,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guniangcha.com)青釉盏托,但这些盏托的形制,基本是从古代的酒器、耳杯承盘发展而来,是为适应古人席地而坐的饮酒方便而设计的,因此这些承托,基本属于酒台子,并非茶器。
酒盏和酒台子合称台盏,酒杯和酒盘合称盘盏,金银盘盏在唐代颇为流行。据《辽使礼志》记载,贵族“执台盏进酒”,宋人称水仙花为“金盏银台”,便是从此类酒器的相似结构中悟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