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是一个朝代兴衰的缩影(建盏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图为宋代人斗茶的场景
作为中国八大名瓷之一,建盏在现在可以说是拥有着无上的荣耀,无数名人收藏家对它趋之若鹜,极品的建盏更是让人绞尽脑汁想要一睹真容。
而作为宋代的代名词,建盏和宋的羁绊更是源远流长,从盛极一时到随着宋元的更迭的消亡,我们完全可以从建盏的角度来一探宋代发展的究竟。
1、悄然出世推动大环境更加趋于开放包容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建盏的兴衰史可以被看作是宋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它映射了宋代开放包容的民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
宋代无论是从文化还是经济发展上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而在宋朝的整个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建盏的身影。
宋代南方制瓷业发达,建盏的种类和制作工艺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吸引了来自各地人们的目光,这使得人们对建盏的需求量激增,且许多建盏还被漂洋过海运输到了海外,不仅促进了宋代沿海地区造船业和航海运输业的发展,还使宋代商品贸易更加昌盛。
除了向海外销售展示国威以外,建盏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建盏商贩通常会将自己的摊位摆放在人流量比较大的位置,宋朝民众娱乐(随便看看:菊花茶下火吗,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guniangcha.com)活动较多,因此,人流量的多少通常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大部分的城市不设城墙,对于市集区域的划分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建盏商贩走街串卖就更加促进了城市内部不同地区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宋代繁荣城市景象的形成。
2、走向更大的舞台的根源重文轻武
众所周知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闲暇时刻,宋代文人最喜爱做的事情便是邀上三五好友去茶馆品茶听书,或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聚在一起斗茶的生活情趣。
每年清明前后,文人雅士们都会将自己新得的茶叶轮流烹煮,互相品尝,最终决出品质高下,在宋代斗茶绝对称得上是一种盛况,五六位或十几位名人雅士聚在一起斗茶,往往茶馆老板甚至街坊邻居都会前去围观,其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观球。
建盏和茶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所以在品尝、斗茶的活动中也都能够看到建盏的身影,它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渐走向了更大的历史舞台。
而建盏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盛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宋太祖赵匡胤因黄袍加身得天下,他忌惮武官便大力提升文官的权利与之抗衡,导致了宋代文人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文人雅士一跃成为了社会上层的座上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盏的风靡所代表的是宋代文人阶层的活跃,建盏对宋代社会的影响越大,就表明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越深,也是重文轻武成为宋代贯穿始终的标志性政策的直观表现。
3、成为用作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
宋徽宗时期,建盏被钦定为是皇家御用瓷器,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建盏被授予这样崇高的地位无疑会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各地官员为了迎合君王的喜好,出动大量人力物力找寻绝佳的建盏;平民百姓为了贴合君主的意愿,家中也往往会放置几件成色不错的建盏。
不难看出,建盏成为皇家御用瓷器之后对政治也产生了不小的帮助,中央集权就在无形中被不断加强。
4、建盏消亡,江山不再
靖康之耻是宋代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建盏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宋建立以后社会经历了长久的战乱变得千疮百孔,原本在福州、温州一带发展红火的建窑早已化作了一片废墟,美妙绝伦的建盏更是无人问津。
虽然建窑窑主和工人们重整旗鼓再次将建窑整顿起来,甚至烧制出了比北宋时期更加惊艳的建盏,但是建盏却依旧没有能够重塑昔日的辉煌,并随着南宋国力的日渐衰弱逐步消亡。
建盏在南宋的消亡所折射出的是当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他们并没有因为亡国而发奋图强,甚至连收复失地的念头都微乎其微,他们苟且偷安,为求自保不战而降,无数爱国志士遭其迫害;他们不理政事,成日纵情声色,使得江山越发风雨飘摇,最终在历史长河中化为泡影。
纵观整个宋代的发展史,其各个方面的发展走向都能够通过建盏折射出来,历经千年的洗涤,建盏和宋代早已融为了一体,它们之间密切相关,是互相依靠的伙伴,更是共同进退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