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道> 正文

知茶识器:追溯饮茶起源(茶文化溯源)

2022-11-08 11:30:13热度:61°C


导读:当代著名茶人、知名茶学者静清和历时九个多月,完成了《茶与茶器》一书,于日前出版。这本书从上古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写到今天,重点研究和探讨了茶、饮茶方式与茶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随便看看:蒲公英根和玫瑰花泡水喝的功效挖,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guniangcha.com)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书中的知识构架较为完整,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不仅对各个时代的茶与茶器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探讨,对每一个观点、每一类茶器,尽量写精写透,而且对于如何正确选择茶器,一针见血地从根本上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选购与参考的客观标准,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茶瀹茶时,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活火、活水、妙器,加之静心泡茶时,对茶汤浓度把握得恰恰好,才会成就一盏茶的色、香、味、形、韵的准确表达。


长期以来,国内茶界对茶与茶器的研究是一个空白,很难找到一本严谨可靠的书籍作为参考,使得习茶的人少有懂器的,制器的人少有知茶的,似懂非懂的,却又在以讹传讹。

即使是许多常识性的茶与器的问题,也在岁月既淹中,袭以成弊,是非难分。鉴于此,抽时间去写一本有理有据的关于茶与茶器的新书,成为我的一个愿望。

此类书籍的写作,想想容易,一拿起笔就会惆怅万分。茶与茶器毕竟是两个专业,真要搞清楚二者的边界与相互影响,涉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既需要“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又必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幸好,我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可以依赖多年的积累与考证,绝息交游,夜以继日,探赜索隐,识契真要。

历时九个多月的艰辛,终于写完了《茶与茶器》的书稿。

在唐代以前,由于原始条件下的药、食、饮同源,因此茶与茶器的发展,并没有发生多少的交叉。

陆羽《茶经》问世以后,人间相学事春茶,茶器与茶具有了明确的分野。从茶的晒青、蒸青初始,随着制茶技术的进步,饮茶方式不断得以调整和完善,它们二者综合对茶器的影响,开始变得越来越深刻。

元代,揉捻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为发酵茶的出现创造了可能,也使茶的瀹饮变得简单和快捷。

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当松萝茶的制作技术影响了武夷茶之后,随着一个崭新的乌龙茶类的诞生,必将催生与之相应得最恰当的新的品饮方式。

于是,器具精良、以闲情逸致烹制的功夫茶出现了。

功夫茶在乌龙茶产区的横空出世,使得其品饮方式,不断地随着乌龙茶制作技术的向外传播,而逐渐在福建、广东地区扩散和发展。

当酒杯被借用作茶杯使用之后,很多酒器的形制,便影响和左右了茶器的发展与变革。曾作为品茗器的盖碗,也渐渐地在向泡茶器的方向转变。

形随功能,当茶器的用途发生了改变以后,其形制必然也会为之变化。

本书不仅对茶与茶器从各个时代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探讨,对每一个观点、每一类茶器尽量写精写透,而且对于如何正确选择茶器,一针见血地从根本上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选购与参考的客观标准,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101872 18724222 42223887 38870326 03265523 55234361 43615091 50911872 18723880 38805220 187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94671)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101872 18724222 42223887 38870326 03265523 55234361 43615091 50911872 18723880 38805220 187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