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方法不当反伤身
你会喝茶吗?许多有着多年喝茶经历的茶民听了这句提问会感到不以为然,谁还不会喝茶!事实上,许多人虽然天天喝茶,但在喝茶的理念、方法、功效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近日,有关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误区不仅有碍人们对茶香的品茗,还会破坏茶中营养,危害人体健康。
茶叶投法也有讲究
全国供销总社茶叶研究院名誉院长于观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茶叶分为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6大类,各类茶经过进一步加工可以制成花茶、紧压茶、速溶茶、袋装茶、果味茶、罐装茶等。中国人95%以上喝的是绿茶和花茶,而且特别讲究喝当年茶。一般来说,茶叶采摘的时间越近越好,隔年茶的营养成分要损失30%至50%。但并不是所有茶叶都是如此,比如普洱茶在可存放的时间范围内时间越长越好,这种茶一般可存放一二十年,存放时间越久越有滋味。
沏茶时茶叶的投放方法有3种:一是上投法。先将茶壶续满水,再将茶叶投放到水中,这种沏茶方法适用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都匀毛尖等容量大的优质茶叶。二是中投法。即半汤半茶,先将茶壶续半壶水,投放茶叶之后再续半壶水,适宜黄山毛峰等十大名茶。三是下投法,在茶壶内先放好茶叶再续满水,适宜粗老茶、乌龙茶、普洱茶等。
第一泡茶水不应倒掉
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茶香油和多种维生素,不适合用滚烫的开水冲泡,以免破坏维生素和其他茶叶成分,适合冲泡的水温为85摄氏度。如果用保温杯长时间把茶叶浸泡在高温的水中,就如同用开水煮茶,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遭到破坏,茶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析出。
“有些人认为茶叶不干净,沏茶时将第一泡茶水倒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于观亭强调,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茶叶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只要消费者购买的茶叶是合格产品,茶叶的卫生指标就值得信赖。更为重要的是,茶叶在冲泡第一遍时,大部分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会在瞬间析出,将其倒掉就失去了这些营养成分。
喝淡茶有利身体健康
“很多人习惯泡一壶浓茶喝一天,沏茶时抓起一把茶叶放入壶中,一次投放的茶叶达10多克,这种喝茶方式也是错误的。”于观亭解释说,泡一壶茶投放的茶叶为3至5克比较适宜。浓茶中的咖啡碱能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高;容易使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患者心跳加快,加重心肾负担;会刺激胃肠分泌,不利于溃疡病的愈合。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吃饭之后半小时之内不宜喝茶。茶叶中含有鞣酸,红茶约含5%,绿茶约含10%。吃饭后饮茶,鞣酸与铁质的结合就会更加活跃,从而影响肠胃对食物的吸收。对铁质的吸收量可减少50%左右,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泡一壶茶一般只能喝3遍: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营养成分可析出70%左右;二泡茶香气略逊一筹,滋味鲜爽已不如前,营养成分再析出15%左右;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营养成分还可析出10%;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茶叶中已被证明存在的有机成分有500多种,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类脂等成分,还有28种矿物质。”于观亭介绍说,茶多酚是茶叶中酸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约占10%至20%,主要包括茶多酚类、黄酮类、花青类、酚酸类等。茶多酚是茶叶功能的主要活性组成成分,具有预防癌症、抗氧化、延缓衰老、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增强免疫力以及防辐射等功效。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人而言,平时多喝绿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喝茶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增加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预防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等老年常见病。
茶叶的种类根据发酵程度划分,绿茶制作工艺中没有发酵环节,所以营养成分含量比其他5类茶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铁观音属半发酵茶,由于发酵期短仍偏寒性,消脂促消化功能突出,而且茶香特别浓郁,但空腹喝铁观音易醉。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须用100摄氏度的开水冲泡。普洱茶性温醇厚,具有暖胃、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长期饮用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湖北恩施茶叶茶叶里有茶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