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道> 正文

他们在喝普洱茶

2021-02-06 13:19:12热度:165°C

成都的普洱茶教父

“我是成都普洱茶的教父”——陈新贵先生语气非常肯定。

陈新贵是个海归设计师,参加过成都市内重大旅游街区的设计,在市内有几处投资,不巧的是,唯独投资普洱庄失利。不过,茶庄关门后陈先生开始自己喝普洱茶,并影响他人,且道行越来越深,影响力越来越大。

“受我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人至少有200个。”陈先生说。“现在好多朋友都找我帮忙买茶,一个是放心,一个是价钱拿得低。××印象的杜先生就是在我影响下喝的普洱茶。有一天××印象的杜先生正在包间里面打麻将,我在外面喝茶,趁杜和了个大牌,我叫小弟送了杯普洱茶进去。一会儿,杜出来了,说,‘你这个茶很好喝呀。’从那以后杜就喝上了,并且一直欲罢不能。”

关于普洱茶,记者从陈先生那里听到了一些有趣的见解,比如:

鉴 别:好的普洱茶是最难搞的,一般喝不到极品的茶。那些自然发酵的茶要十几年才能有品质,但普洱茶的年份很难鉴别。有些所谓高人,含一口茶,眼睛一闭,脑袋一摇,“嗯……八八年的!”我觉得这有点玄,你怎么知道是八八年的而不是七三年或是其他什么年份的?好茶是可以品出来的,但具体的年份很难说。

自 藏:关于普洱茶的年份,我谁都不信,只信自己。别人存的茶我搞不清楚,我自己存的总晓得是哪年的吧?因此我从现在开始存茶,10年以后再拿出来喝。我没把普洱茶当生意,我完全有经济能力喝好茶。但普洱茶升值很凶,有没有可能成为生意?明天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危机:普洱茶有一个时间价值,这是其他茶没有的。比如7年前卖8元一砣的茶,7年后要卖300-500元一砣。普洱茶最近一年升值很凶,但现在这么疯,也有可能走向反面。我有一个朋友是“中国食品协会”的成员,他就直接说普洱茶不能喝,常年存放滋生细菌,甚至霉变。另外,如果媒体,特别是大媒体对普洱茶进行大量的负面报道,普洱茶肯定要跌。但现在没有必要慌,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谁都说不清楚,脑子里有这根弦就是了。

投 资:我的一些朋友现在正准备在“宽巷子”开院落式川菜馆,就要用普洱茶来提升品质。我有朋友准备在××沟投资一个以普洱茶为主题的度假院落,档次一定得和农家乐拉得很开。一些以普洱茶为主题的高档会所也正在密谋当中。那是为高层人士、领导服务的,不仅贵,而且不提前一个星期,根本别想订到座。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送 礼:如今用普洱茶送礼已成为一种风尚了。有些官员见领导,就送高级的普洱茶。一些中层、基层领导就经常来找我帮忙,搞好茶送给高层的领导。钱拿不出手的时候,送普洱茶最得体。

老左茶庄的形形色色

“关于普洱茶,要说更多的话得去找大华街的老左,他开茶庄有心得、有人缘,又能说。”陈先生说。

来到老左的茶庄,刚坐下来,进来一位时尚、旺气的女人:“我北京的朋友收了一个亿的字画,我们开一个普洱茶画廊吧?茶保证是最好的,画保证没有假,只做动辄扔出几十万的高端。老左,你懂茶,我们一起搞,你管茶,我管画,我占大头……”后来知道这位女士是演艺界的。我问她:“你喝普洱茶吗?”“喝。”“你喝普洱茶之前喝什么茶?”“乱喝。”“你一般喝什么普洱茶?”“乱喝。”

一会儿,“乱喝女士”来了朋友,一个年轻喜色的女孩。她今天很是兴冲冲,因为带了据说是12年的好茶(生茶),要和茶友分享。旁边坐了位大个子兄弟,美院学油画的,是鲁智僧和唐伯虎的混合体,据说喝普洱茶已经有一定境界了。“鲁伯虎”顺手拿起茶杯对光一看:“12年吗?怎么有点浑汤呢?” 左老板认同但不动声色地轻笑了一下。“鲁伯虎”喝了一口,遗憾地说:“最多3年,口感不圆。”“不,包装上写的是12年!”带茶来的女孩有点着急。“而且上面还盖了章的!” 左老板出来说话了:“不急,12年或许是有的,只是选料不太好吧,不要介意,不管它了。来,看看我这里3年的。”我喝了一口,虽不懂茶,只觉得好喝,就买了一盒(160元)。左老板说:“这是我自己做的,这个茶我做了一吨,为我开店立下了汗马功劳”。

“鲁伯虎”说:“除了歪茶,还有传销的茶,你不知道吧?有个喝茶的警察,打入我们内部,介绍我们去参加一个品茶会,说是交流。我们跑去一看,发现全部是老头、老太婆,黑板上写了一大堆字,有人充满激情在讲演、挥手。这才搞明白,投资100元,一年后返还130元,你若发展下线还可以得点子。——把普洱茶弄成这个样子,老子打死他狗日的。”“鲁伯虎”以这句脏话结束了讲述。 -

政府不喜欢小生意

权存安为谁买单

“地方政府一重视,就害我花了十几万。”

权存安是象明乡有名的茶老板,家里一张陈香梅女士和他儿子权晓辉的合影挂在堂屋,儿子现在是权记号茶庄的总经理,老权退居幕后主要管生产。现在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鼓励他们走出去,他们所以还在景洪开了门市部。

一说到政府的重视,老权就唉声叹气,“政府一重视,就害我花了十几万哦。”(后来记者得知,一些大一点的企业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都有)。从上世纪末开始,他家里就开始制作普洱茶饼,这些年市场越来越好。但也传来一种风声:普洱茶产业不够规范,政府要来“规范化”普洱茶产业了。生产普洱茶饼必须办执照,没有执照属于“非法生产”,不能进入市场。

老权说的“花了十几万”,就是办执照的花费。按照上面的要求,生产茶叶必须要建一个独立的化验室。对此,老权怎么也想不通:“我们这里茶叶都是纯天然的,揉一揉,泡一泡就知道好坏了,要化验室干啥子么?”不过这是上面的规定,不能通融,不建化验室就不能办执照,于是一天,上面的干部拉来了一批设备,要老权买单,据说都是化验室必须的设备。为了办执照,老权只有捏着鼻子买。他带着记者看一堆蒙了一层灰的设备,“这个是电子天平,有两台,据说比我们用的秤好,我还不会用。”“这个好像说是测灰度的仪器,我不大懂哦,你知道灰度是什么么?”(指灰分,茶叶中无机物的含量。即茶叶经525±25℃灼烧衡量法测出的残留物质重量。)“这些瓶瓶罐罐好像是什么试剂,这个我就不懂了。”

后来在易武地区的采访中,一个农业口工作的干部在饭桌上向记者泄露天机。他说,关键是现在国家把农业税取消了,地方政府从茶农身上收不到钱,所以只有多发展大企业,搞产业整合,才能增加政府财税收入。

QS认证成了挣钱手段

QS认证主要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换句话说,只要不会食物中毒,即使是小叶种烘青制作的假普洱茶饼,一样可以通过云南质检部门的QS认证。

最近,为了规范普洱茶产业,有关方面出台了文件,2007年以后的普洱茶必须有政府部门的“QS认证”才能上市。文件的本意大概是出于政府对普洱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视,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那么理想,小企业增加了很多负担,而家庭作坊则几乎彻底被封杀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与此相反的是,在采访中,记者亲眼见到,很多从外地运来的假普洱茶、烘青饼从加工点出来也都贴上了QS标记。记者很困惑。一些专家告诉记者,QS认证主要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不管市场价值意义上的品质。换句话说,只要不会食物中毒,即使是小叶种烘青制作的假普洱茶饼,一样可以通过云南质检部门的QS认证。

参加QS认证,要生产者自己支付检验费,一份样品数百元,一个厂如果生产数百个品种规格的产品,就要像质检部门提供数百份检验样品。而且这种检验,基本上是一次性行为。我曾询问一些厂家,假如在提交检验样品时样品合格,但是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进的原料农残超标了,该怎么办?他们告诉记者,一般不会,而且茶叶和其他食品不一样,一次只是服用几克而已,基本上不可能因为有一些农残而中毒。

更显得滑稽的是,云南省目前已经有正式注册的普洱茶加工厂近8000家。省人大农业工作委员会的潘政扬主任告诉记者,至今尚没有一家厂商因为被云南省质检部门查出农残超标而被公开处罚过。倒是在外地,云南出产的某些品牌的普洱茶因为被国家工商总局等单位抽查不合格被公布。

大鳄通吃的市场

茶农们很少能从自己生产的茶叶上赚钱。他们只好替外地茶老板加工茶叶。他们在自家的仓库里堆了成吨的外地茶叶,将它们加工成茶饼,再贴上“六大茶山”、“古树乔木”一类的牌子。

邹家驹先生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扶持、发展小规模作坊和家族企业,其实对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

云南有很好的基础可以发展小作坊、小企业群落。比如勐腊县的象明彝族乡,是古普洱茶盛产重地之一,历史上是倚邦土司领地,属车里(今景洪)管辖,1958年建象明区。其辖区内有倚邦、曼庄、革登和莽枝四大茶山,很多家庭历史上都有制茶的经验。云南丰富的地理地貌使得一个山头和另一个山头的茶叶口味都不相同,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形成很多有品牌特色的小作坊。

记者在易武、象明的一些茶农家里,品到了农家作坊自己采摘、按自己传统方法制作的普洱茶。没有那些复杂的加工器械,但每一片叶子都是山里自然生长的老茶树上摘下的,入喉纯洌,回韵甘润。一些茶农有这样的习惯,孩子每年过生日,就做一饼,压箱底保存。他们半开玩笑地说,给孩子读大学用。记者品过一块农家保存了8年的老树茶饼,从早上泡到晚上,汤色依然浓郁,确是极品。

不过记者走访后奇怪地发现,这些茶农很少能从自己生产的茶叶上赚钱。目前,很多茶农业余时间都在替外地茶老板加工茶叶,这些茶农家里都有仓库,堆了成吨的茶叶,加工成茶饼,每公斤收5到10元的加工费。一些广东、福建、台湾的茶商,拉来大量的茶叶,再送来运好的包装纸。这些茶叶大多来自外地,包括老挝、越南,非但不是正宗大叶种茶,甚至不少质量很差。记者有一次要求泡些试试,茶农自己说:不要泡了,这些不好喝。但记者亲眼看见,这些茶叶被压成饼后被贴上了“六大茶山”、“古树乔木”一类的牌子。无疑,它们将被销往各地。

记者询问这些茶农,这样不是砸了自己的牌子么?他们无奈地回答:“没办法,我们自己的茶,市场上卖不动啊!”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原生态的大叶乔木茶产量比较低,采摘难度大,于是成本高,茶商愿意选便宜的茶叶来加工,使利润更厚;二是因为规模小,茶农无力进行市场宣传,也无力自己开拓销售渠道;再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投资门槛,不花上一大笔钱,再好的茶叶都没有上市许可证。就这样,那些外地茶商运来的茶叶反倒成了合格产品。茶农也没办法:“人家有门路,我们哪有钱去搞什么 QS认证啊?”

不仅茶农有这样的困惑,一些本地的茶老板也很为难。“古滇蛮茶厂”是象明最大的加工厂,2006年产量上千吨。老板卫成新2003年从供销社下海,开始专门作普洱茶生意。他很有市场头脑,生意发展迅速。然而,最近两年,他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品牌,给中茶公司作贴牌生产。他从外地运来茶叶,每吨给中茶公司交3万元商标使用费(记者后来了解到,这是比较低的,有些厂交4万多),自己只赚初级加工费。记者问卫老板,放弃自己的品牌不觉得可惜么?他承认,是很可惜,“不过没办法,人家有钱打广告,好销啊,我们拼不过人家。”

一个理想的构想

普洱茶应该像法国葡萄酒庄而不是可口可乐。遗憾的是,在云南,普洱茶产业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普洱茶产业应该走法国葡萄酒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可口可乐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普洱茶更多应该走以庄园、家庭、作坊为单位的分散经营之路,而不能用工业产品的手段片面强调,集约化、规模化地制造。

茶叶这样的自然产品,产地分散,质量和口味的差异度非常大。特别是在高品质的高端领域,对于行家来说,同样品种的大叶茶,一个山头和另一个山头,由于土壤、海拔、光照等小气候的影响,包括在不同的年头和季节,即使品相差不多,口味也有差别,很难标准化。如果一定要像可口可乐那样搞大品牌、大营销,质量肯定无法控制。

但普洱茶的鉴别又比较困难,而一旦被压成茶饼,有时连行家都很难识别,更不要说普通买家。因此由统一的品牌来管理和质量认证,从采购到多道加工运输环节,很多环节有不透明性,控制成本太高,要保证每一饼、每一叶都童叟无欺,几乎不可能。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人民对国有企业有一种信任感,而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由于委托代理机制的不完善,国有企业也开始出现一些人对品牌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茶叶经济是典型的信用经济,普洱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系列有信用的品牌。一种理想的构想是,普洱茶产业能够像法国葡萄酒庄那样,成为家庭作坊化的产业,能够让每一个家庭打造一个小小的品牌,分享一个产业的传奇荣耀。

这能使更多草根茶农分享普洱茶产业的利润,避免流通环节垄断对于分散化的农户过分压榨。但遗憾的是,在云南,普洱茶产业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唐人祥茶叶世界茶叶市场

上一篇:因茶得福
下一篇:荷露烹茶(清乾隆)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3913539 35395258 52582640 26403853 38532293 2293187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52877) and MATCH(title) AGAINST('43913539 35395258 52582640 26403853 38532293 2293187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