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道> 正文

相期以茶

2021-02-06 12:58:35热度:113°C

以前在《新华文摘》上,读过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相期以》。一读,再读,真是好文章。感慨之余,便去特价书店淘了一本《季羡林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一版一印,定价25元,四折拿到。心中直纳闷,这种好书,这种新书,竟然也会特价,什么世道呀。

好书不能过夜,自然立刻就读,可读过之后,却大倒胃口,书虽然没有过夜,可读这本书的感觉,实在有点新鲜猪肉注水且三伏天过夜的滋味,不能与外人道也。

初看余杰《年轻气盛说文章》的时候,说“张中行先生的文章倒还有几分味道,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就更等而下之了。张文如酸梅汤,季又如白开水。相比之下,季文只能算是文从字顺而已。”还甚为对季羡林先生的评价而大感不公,但读过这本散文集,感觉评价虽然刻薄一点,其实还蛮有道理的。张仲行先生的文章也看过一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八卷本的《张中行作品集》,我便买了六卷,其余两卷不是不想买,是没有碰到。张文与季文相比,高下显而易见。即使季先生那本很火的《牛棚杂忆》,与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比起来,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季先生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专,所通梵巴语、吐火罗语,均属国内绝学,是国内外公认的学界泰斗。但他的散文,却实在不敢恭维。其实仔细想想,也属平常事,一个人学问做得好,未必写得一手好文章;一个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未必字字精辟,篇篇精品。对一个普通的读者,往往读过某位先生的全集之后,便再也找不到阅读精品文章的快感了。

学问做得好,或许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但文章做得好,好像真有点天赋的东西在里面。一篇好文章,除了学问的积累,也少不得灵感火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一个读书不努力的人,如果天天在电脑前渴望灵感火花光临自己,写出一篇惊世好文章,恐怕那火花也只是昙花一现,绝不会成为燎原之火,变成一篇好文章。

季先生所言相期以茶,是引用冯友兰先生的“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寿是88岁,“茶”寿是108岁。以我等三十多岁的年龄,不敢奢望相期以米,何况相期以茶了。

可人只要活着,不能不有所相期的。相期爱情的甜蜜,家庭的幸福,永远的知己,老人的健康长寿,孩子的快乐成长,甚至在非常时期,SARS这个“大奖”不要落在自己头上,不要光临自己身边。

读过季先生的这本散文集,心中也有所感,一个人的某一篇文章好,并不能说明他所有的文章好;一个人的文章好,也决不能说明此人的人格力量高,所以潘大临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便成千古绝唱。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人生,何止于相期?人生,相期以何?

茶叶含碘量茶叶中的氨基酸

上一篇:懦弱一派的茶道
下一篇:民间茶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