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茶叶市场行情指数”
近日,《每日商报》发出消息称,北京马连道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全国茶叶市场行情指数。并给出了指数值,上涨幅度和未来预期,这一消息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业内人士的关注。什么叫“市场行情指数”?数据从何而来?统计分析是否可靠?指数意义何在?不仅是消费者,即便是从业多年的茶商和茶叶批发市场的负责人也都是一头雾水。
“行情指数”是否真实
记者在该消息提到的行情指数“编写方”——北京市宣武区科委、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处了解到,双方就“茶叶市场行情指数”项目并未做正式衔接,而且,北京市宣武区科委马连道茶行业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徐雁表示,目前该单位收集的马连道市场行情指数计算基础数据——市场平均价格,尚处于“积累阶段”,并没有形成可作比较的基数,更谈不上“上涨幅度”。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也表示协会并未对外发布这样的“指数”。一个涉及全国数百种茶叶在产区、销区市场价格的综合数据统计结果,需要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支持,而初期建设的艰巨性可想而知。显然,“全国茶叶市场价格指数”并未由所谓的“编写方”编写完成,发布则更堪怀疑。
究竟“茶叶市场行情指数”是否有望形成?福建省安溪县中国茶都有关负责人林水亚透露说,该市场正计划通过产区市场内茶叶交易的记录,统计计算安溪铁观音产区市场的“行情指数”,有望作为全国“指数”的一个“基数”。该市场初步计划按照农产品行情指数通用办法,将茶叶行情指数的基点定为1000,以2008年6月份的商品平均行情为基价,每周发布一次周指数,如果行情指数大于1000,说明商品行情上涨,反之则说明商品行情下跌。目前,“指数”项目的草案尚在制定之中,预计2个月后可以正式确定。
“平均价格”是否准确
从“指数”的计算方法不难看出,全国综合“指数”依赖于市场上各类茶叶不同等级的平均价格。平均价格是否准确,决定了最终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而平均价格的统计,触及到了始终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等级划分。我国茶叶市场等级划分混乱,问题由来已久,究其根源,还是行业的“散小乱差”。除国标、省标、企标外,小品牌小商标常常自创许多等级的划分,“贡品”、“珍品”等可谓花样百出,消费者很难判断究竟买到的茶叶等级是“高”是“低”,更无从比较。
据调查,目前北京马连道茶行业信息服务中心在部分茶城通过LED大屏幕公布的平均价格与福建安溪中国茶都公布的价格形式相似,都是将一个种类的茶叶如六安瓜片、铁观音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如“马连道2008年5月发布六安瓜片平均售价”为每500克:高档485元、中档217.5元、低档77.5元。金寨县齐蝠有机茶厂厂长汪宗华告诉记者,这组数据正是由他统计后提供的。徐雁介绍说:“这些平均价格的数据采集自马连道有生命力、有代表性的企业,目前采集点有100多家,这些数据的采集和统计主要为学术研究服务。”林水亚则介绍说,安溪市场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市场的数据库系统,作为产区市场,大部分安溪铁观音均在这里交易,而每笔交易达成后,全部通过市场的“公平秤”称量卖出,数据库可以记录下所有交易的价格、数量等数据,平均价格统计结果相对于销区市场和其他茶类更为准确。但林水亚坦诚地告诉记者,这样的准确性限于中低档茶,因为高档茶大部分是由订货商直接到茶农家里收购或订购,不通过市场流通。
数据是否真能“说了算”
统计得到的平均价格、行情指数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对市场、对消费者又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消费者会按照“平均价格”和茶商讨价还价吗?价格指数能指导茶商把握市场行情吗?
上海大宁茶城总经理叶应春介绍说,虽然茶城并没有公布市场各种类平均价格的平台,但上海年轻消费者的习惯是购买前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搜索比较价格,但是这一举动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茶叶的质量等级很难界定,所以预期的价格在实际购买中的意义并不大,货比三家或许更有作用。对于商家——采购商和供应商来说呢?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负责人薛德全介绍说,济南茶叶市场相对成熟,大部分商户都有很长的从业经历,生产和采购双方通常都有十年以上的供求关系,常常是由“市场决定价格”,即采购商需要什么样价格的茶叶,生产商按需加工。而且,销区市场往往房租、人工等附加成本差异较大,即便产区市场给出准确的平均价,销区核算成本后的价格变化也很大。由于季节的影响、物价的上涨等原因,综合行情指数即便有10%的波动,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林水亚指出,产区的平均价格对原产地名茶的保护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安溪铁观音在产区的低档茶平均价格每500克是100元-300元,销区市场却按几十块钱每斤的价格批发,显然这卖的一定不是原产地茶,或者是由色种茶冒充的。如果价格公布出去,普通消费者就不会轻易受骗了,对名优茶的保护很有利”。同时,他指出,平均价格对于平抑茶价也有帮助,铁观音高档茶500克在3000元左右,并且产量很小,多被订购,有了这样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市场上动辄上万元天价的铁观音拍卖,就很难有市场了。
此外,近几年国外采购商逐渐增多,他们相对于国内茶商经验少,关系单薄,因此十分看重对外公布的“平均价”、“指导价”和行情走势分析。
记者手记 “市场行情指数”或需“茶叶特色”
“茶无确价”,这是由来已久的说法。显然,一个成熟的行业需要这样的市场行情指数发布和配发的分析与指导。尽管在平均价格问题上,明确的等级划分是最大的难题,长期以来茶叶价格的不明确正是由于质量等级的模糊导致的。但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前不久,国家标准委已经起草乌龙茶国际标准议案。
随着茶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价格的透明化必将是发展的趋势。安溪中国茶都的网上远程交易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千万元。显然,电子商务节约了大量的经销成本,这也成为远程交易最大的吸引力。在采访中,尽管许多业内人士对行情指数、平均价格这样的明确数据的发布存在很多质疑,但在观望之中,确有期待。铁观音指导价的消息发出后,许多人正在关切地等待“下文”。
茶行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的确遇到了很多问题,“散小乱差”成了几十年整个行业无法摆脱的局面。许多茶行业的新老问题,究其根源,总能在这四字概括上找到解释。许多业内专家指出,茶叶是有别于其他农副产品的文化产品。正因为如此,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传统名茶的手工加工的控制点就成了一道难题。也有观点认为,茶叶市场发展,必然使茶叶产品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也正是普洱茶再度兴起时,许多企业所走的方向。但显然,有人碰壁了。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种类多样的中国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在国外尤其是红茶市场盛行已久的茶叶拍卖制度没有在中国市场形成气候。照搬农副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也难行得通。
市场行情指数的统计有赖于广泛的数据采集点分布、实时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诚如许多业内人士所说,这个任务很艰巨。散小的农户很难及时准确地反馈数据,散小的企业更是今天兴明天倒,等级的混乱、包装的混乱、品牌的混乱……或许,“市场行情指数”也应当具有“茶叶特色”。茶叶水洗脚喝茶叶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