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茶 > 白毫银针> 正文

回眸唐时陆鸿渐《茶经》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

网络整理 2022-01-25 09:47:16热度:499°C

闽之野产白茶,披白毫,形若针,如银似雪,故曰白毫银针。泡之,毫飞针舞,香起,酷似蘑菇云,蜜韵润喉,赏不迭也。尽口腹之欲,健众人之体,皆捧之若香饽饽矣。

白茶家族,成员仅四: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也。其中之尤,惟白毫银针犹鹤立鸡群也,饮之,益莫大焉,久愈甚。或曰茶中仙子,或曰白茶公主,或曰茶中美人。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抑或平民之户,莫不以存之而自慰也。

反观白毫银针者,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不以无人而不芳,躺千家万户氤氲发酵,芬芳几多岁月时光。

白毫银针 回眸唐时陆鸿渐《茶经》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回眸唐时陆鸿渐《茶经》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茶学教授陈椽者,六大基本茶类之父也。曾指曰:白茶山即福鼎太姥山之谓也。所以然则何?陈教授深究之,叹曰:永嘉县东三百里,海也,岂有茶山乎?应是县南之笔误矣。

再顾苏子瞻拟人之作《叶嘉传》,寥寥几语,闽茶不凡之象骤起:“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福鼎、政和,盖均海拔五六百米,北纬27°,均温20摄氏度上下,年雨量1300mm左右,五色土与沙砾地,微量元素与矿物质,成就独特品质。

白毫银针 回眸唐时陆鸿渐《茶经》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白毫银针萎凋干燥,色白毫显,原汁原味,本真呈现,茶汤澄黄,清香高远。明田子艺《煮泉小品》言曰:“芽茶以火作为次,生晒着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道尽其活性酶天然走向矣!

元刘仲晦《尝云芝茶》中道:“舌根未得天真味,鼻端先通圣妙香。”未得其味,先闻其香。毫香、枣香、药香、栗香,香香绕梁;单糖、双糖、多糖,糖糖入肠。或曰:“香则香矣,糖如是,糖高者可饮乎?”专家考证,此糖非彼糖者也。糖高者平衡,血高和脂高者皆降也。

复问曰:“茶”字何解?有三:人在草木间,此一谓也。今岁二十,明年十八,此二谓也。茶寿即108岁,此三谓也。

白毫银针 回眸唐时陆鸿渐《茶经》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夫神农之神,其皆出于此乎?不得而知。然今观白毫银针者,茶多酚、茶多糖、茶蛋白共有,咖啡碱、黄酮类物质兼俱,清除自由基,缓衰老、抗辐射、祛湿气、抑肿瘤,一一降伏,不得小觑。

凡事有其果,必有其因也。君不见,消炎药问世前,白茶代之。久仓白毫银针者,药用功效大显矣。饮茶有药用,功效无毒副,何不欣欣然一饮为快哉?

再有问曰:何以采摘白毫银针乎?答曰:皆手工也。据计,5克白毫银针,茶农需采490次,一市斤则需采4.9万次矣。

白毫银针 回眸唐时陆鸿渐《茶经》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嗟乎!“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人皆谓玉川子茶仙,而今愚仰之,钦佩之情犹滔滔江水倾泻,真乃观世音菩萨心肠也。

苏子瞻曾叹闽茶“为世所贵”。愚观之,茶农心手相牵,根根摘之,晒之,萎之,仓之,焉能不贵?茶品乃人品,实则德馨无价也。(闫少谨 中国白茶巨库合伙人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国家高级评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