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茶 > 白毫银针> 正文

白毫银针 世界白茶在闽中,闽中白茶世界为第一!!

网络整理 2021-11-30 07:57:37热度:139°C

中国珍稀茶类——白毫银针(精华)

摘要: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闽中,闽中白茶世界为第一 。 1白茶名由来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特殊珍稀的茶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提起白茶,知道的人不多,业内经营白茶者寥寥无已。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闽中,闽中白茶世界为第一 。

1白茶名由来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特殊珍稀的茶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提起白茶,知道的人不多,业内经营白茶者寥寥无已。上世纪在福州市场上也是凤毛麟角,有的茶庄甚至还不知白茶为何物。由于历史资料缺乏,人们尚不知白茶真面目,但是在福鼎茶区却有“功同犀角,价比金贵” 之赞;政和茶区有“嫁女不嫁富家郎,只问白毫与银针。”的流行谚语。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对福建白茶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最早的白茶论文。在《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写道:“白茶是福建的一种特种外销茶类,主要产区在闽北的政和、闽东的福鼎和建瓯、建阳两市茶区。根据茶叶制造的方法分类,白茶和红茶绿茶乌龙茶并列,为福建省四大茶类之一。白茶中以“银针”最为名贵,除饮用外尚可作药用,性清凉,能退热、降火,可治麻疹,华侨珍视之。欧美茶商也有用少量拼入高级红茶中以增加美观,提高价格。白茶主销香港(约占80~90%)、马来西亚、新加坡、西德、荷兰、法国、瑞士等国家也有少量需求。”

白茶有二指:一是用茶树白化的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的制法制成,因芽叶天然呈白色而得名。按茶叶制作分类,这是属绿茶类的白叶茶。二是以普通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轻微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白芽茶。成品外表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其品质特征:汤色浅淡,味鲜醇,有毫香。这才是传统工艺制造的真正白茶类的白毫银针

白茶以素雅的外形而得名,是在绿茶、红茶以及乌龙茶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它的制法特别,采下的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白色如银,故称白毫银针。制茶过程中主要是靠晾晒和风干,节省能源,节省劳力。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疗效,这种茶味道醇和,有健胃提神的作用,所以也可作药用。在当今能源昂贵和污染充斥的时代,白茶倒是值得提倡生产和饮用的上好茶类。目前仅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有生产、产量不多,故而珍稀。而近年浙江安吉一带出现的“白茶”,因是茶树叶子白化,(如武夷名丛白鸡冠)它的颜色与白茶相仿,所以延用宋代建安白茶名称,实则是从蒸青绿团茶演化而来,所以,不要将这种用白叶茶制作的绿茶类的茶叶,混淆为白茶。

2白茶起源

白毫银针 
世界白茶在闽中,闽中白茶世界为第一!!

任何一种茶类,都是脱胎于古老茶类,白茶的起源在远古。据《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古代的茶,茶之为药,茶文化之始。神农寻药尝百草遇毒时,是把从茶树上摘下鲜叶作咀嚼而解毒,从而认识了茶的药用价值。认识了茶的药效之后,人们开始采摘树上鲜叶,自然晾干或晒干,收藏为药。此后,茶树被发掘、采集、引种、加工为药物,供作祭品,当作羹饮,以至引来作解渴的饮料,这就是饮用茶叶的起源。由于神农声誉很高,茶叶疗疾功效显著,使茶的饮用习俗长兴不衰。

初唐以前,茶文化史籍中未载鲜叶加工方法,上古时代尚无制茶法,人们只知运用自然晒晾青叶“萎凋”的办法,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制草药方法”制茶,按茶叶制造方式来说,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应该是`白茶”。在明代有人用日晒法制茶,也就是把采摘来的茶青,放在阳光下曝晒萎凋,自然挥发茶中的水分。“认为日晒出来的茶,色、香、味超乎炒法制茶之上(指炒青绿茶)。”这为后来生产传统白茶制法提供了基础技术。

白茶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来考证,其名称首先见于宋代释(一作宋)子安《东溪试茶录》(1064 年前后)记载: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由于近岁,园焙(北苑)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之先后。芽发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可比……据其调查,宋时建安之东溪共有白茶树14株。

白茶是宋代北苑贡茶品种之一,因品质优异,产量少,而难得一直在北苑贡茶中名列第一。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北苑贡茶中的白茶是这样评说的。“白茶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茶类,与普通茶种不一样,它的枝条平整远扬,它的叶芽晶莹细薄,在山崖丛林里自然生长,并不是人力所能种植的。种植这样茶的园圃,只有四五家,每家生长也就一二株,制成饼茶也只得二三饼而已。它的芽精华不多,不易蒸青、烘焙、取水、用火稍不得当,制就的茶就和普通的茶一样。制它的时候,必须小心精细,操作得当。这样制出的茶饼,才能从表面到肉质都光润莹彻,就象含孕在璞里的美玉,没有一种茶,可以和它比美。用火略微烘焙制作的人也有,但品质就稍差一些了。”

皇帝的评论,大大提高白茶的身价,于是有曰:“钦定白茶为天下第一茶”。当时管理北苑茶事的熊蕃在其《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赞叹曰:“盖茶之妙,至龙苑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然犹在白茶之次,以白茶上(指皇上)之所好也”。当时茶业内人士的评价是“龙苑胜雪”应为天下团茶的精极之品,然而因皇帝说白茶最好,只好屈居其次了。

吴兴(今浦城)县令刘异《北苑拾遗》说:“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株,而拥焙不甚至。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东溪试茶录》亦言“白茶民家大重,出于近岁,芽叶如纸,建人以为茶瑞,则知白茶可贵。自庆历始至大观盛矣。”有人说:政和县,因产白茶,皇帝赐“政和”(年号)为县名,历史没有记载,属空穴来风,不足为记。

白毫银针 
世界白茶在闽中,闽中白茶世界为第一!!

古今银针制法有异同:古代将熟芽放入水中,称银线水芽。经福建北苑“腊制”后,称龙团胜雪。主事北苑的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就有白茶的论述。蔡涤《铁围山丛谈》记录更详细:“大观初,龙焙于岁贡色目外,乃进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政和间,且增以长寿圭。玉圭几经盈寸”。这是白茶作为贡茶后,冠以各类堂皇名称的史实。

白茶历来被推为“茶中珍品”。见于文人志士诗词歌赋之中,最出名的是宋代蔡襄字端明的诗咏:“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需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把雪白的、玲珑的银针比作神韵“灵草”,天下少有。今人对白毫银针品质特征的描述:“形状直似针,芽状白如银,泡后尖向上,汤色呈杏黄”。白牡丹则说:“芽叶相连,壮如`抱心,、叶缘心白,宛如蓓蕾,冲泡初开,有如绽花”。

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白茶己充为贡品,瑞云翔龙。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盖非人力所可致。(北苑)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每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二、三夸而己”。

北苑贡茶使君蔡襄写过白茶,其文曰:“王家白茶,闻于天下其人名王大昭,白茶唯一株,岁可作五、七饼,如五铢钱大。方其成时,莫敢与之角。一饼值钱一千,非其亲故,不可得它。”在北宋时,白茶就是很珍稀的茶类。

上述史料说明白茶流行时间,源于庆历年间(1106-1110),明确记载白茶树约在大观前50年代出现。后来由于白茶遗传的原因,生长势较差,不能获得健壮生长而稀少。同时,由于白茶多开花少结实,播籽难以繁衍。到了南宋,因为北苑己经衰落,白茶随之无法培育逐渐消失了。

现代白茶起始于福建福鼎和政和。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说:“(传统)白茶的制造约始自一百多年前,为十九世纪的事,首先由福鼎创新,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原生茶树种)树上的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约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也称小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