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 讲下银针银针的一段最初传奇,你知道吗?!
点击关注 百匠茶业 让学茶成为一种使命!
篇我们讲到白茶的四大分类,按照品级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而白毫银针当属白茶中品级最高的一种茶品,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下白毫银针的一段最初传奇。
形状似针,身披白毫,色白如银”,这是大多数人对于白毫银针的认识,描述的再详细些,“茶芽肥壮重实,茸毛多且厚密,应是在清明前,采自头拨茶树上新萌发的芽梢,因此还带有一些小鱼叶,茶芽银灰富有光泽”,这种茶按制茶种类分,属白茶中品级最高的茶叶,产于闽东和闽北的福鼎、政和两地,由于它全部采用单芽为原料进行制作,仅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在冲泡时,其整个茶芽为白毫覆盖,浸入杯中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是雨天不采、露水不采、细瘦芽头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头不采、开心芽头不采、空心芽头不采、病态芽头不采、人为损伤牙头不采、虫伤芽头不采,号称“十不采”。
每年只在清明前采制,且采制时间不会超过14天,选取嫩鲜的芽尖,产量只有寿眉的十分之一。也正因此,白毫银针早早就被冠上『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王”之美称。而头采银针更是要求严苛,只采肥壮的单芽头,摘时直接将不带有叶片的芽头拔出,因而产量可谓少之又少。
特级、一级白毫银针,主要用春茶的第一、第二轮顶芽制成,到了三轮、四轮,芽头较为瘦小,有的采一芽两三叶的新梢,再抽取芽芯,这种采用“抽针”方式制成的白毫银针外观肥大,但欠重实,不算是上品,所以有些爱喝茶的茶友,万不能只从品相来判断一款茶的好坏。
在福鼎,其实一直有制茶芽的传统,早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福宁州志·食货·贡辩》中就写道:“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这段文字足以说明了在明朝时期的福鼎商人已习惯将茶叶按等级卖出不同的价格,而决定等级的关键,正是芽头或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