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茶 > 白毫银针> 正文
白毫银针的采制及应用
2020-11-08 10:35:22热度:167°C
网上龙井茶 白毫银针的采制及应用 白毫银针纯用肥芽制成。
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
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 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 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 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 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 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 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倒芽,较瘦小。 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 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 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之为抽针(即将一荛一、二叶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银针的原料,剩下的茎叶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 采下的茶芽,要求及时送回厂加工。 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工艺简单。 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干,使茶芽自然缓慢的变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质风格。 具体制法是:采回的茶芽,薄薄地摊在竹制有孔的筛上,置微弱的阳光下萎凋、摊晒至七、八成干,再移到烈日下晒至足干。 也有在微弱阳光下萎凋二小时,再进行室内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干。 还有直接在太阳下曝晒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填。 在萎凋、晾干过程中,要根据茶芽的失水程度进行调节,工序虽简单,要正确掌握亦很易,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 冲饮 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 一般每3克银针置沸水烫过的无色无花透明玻璃杯中,冲入200毫升70~75度开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钟乳,蔚为奇观。 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销售 白毫银针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与政和两市年产各1000余担,1917~192年受欧战影响,销路阻滞,一落千丈。 近叙年来,银针年产也仅在几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间,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白毫银针主销港澳地区。 也销往德国及美国等地。 在欧洲有的在泡饮红茶时,于杯中添加若干银针,以示名贵。 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199O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 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 1992年银钩被评为名茶,名列第一。 鉴赏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 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肩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 主产地有福鼎和政和,尤以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品质为高。 白毫银针外形芽壮肥硕显毫,色泽银灰,熠熠有光。 汤色杏黄,滋味醇厚回甘,冲泡后,茶芽徐徐下落,慢慢沉至杯底,条条挺立。 白毫银针性寒,有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 白毫银针的成品茶,芽头肥壮,满披白毫,挺直如针。 福鼎白毫,茶芽茸毛厚,白色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 政和白毫,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白毫银针的形、色、质、趣是名茶中绝无仅有的,实为茶中珍品,品尝泡饮,别有风味。 品选银针,寸许芽心,银光闪烁;冲泡杯中,条条挺立,如陈枪列戟;微吹饮辍,升降浮游,观赏品饮,别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