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茶 > 白茶知识> 正文

陈皮白茶怎么泡 陈皮白茶的正确泡法

2022-10-31 10:25:25热度:58°C

如果你熟悉白茶,应该听过白茶是“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就越强。如果加上陈皮,同样需要多年的陈年时间才能发挥作用,两者是绝配。那么陈皮白茶怎么泡呢?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确的冲泡方法,让一杯陈皮白茶能带给你更丰富的好处。

陈皮白茶的正确泡法

基础泡法

提前准备好盖碗,然后用开水烫一下盖碗,放入约1/3重量的陈皮白茶,然后加入开水,15秒后汤就出来了。这个时候陈皮还没有尝过,所以大家只会喝白茶的新鲜味道。中段冲泡陈皮白茶时,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约25秒。下半年陈皮白茶浸泡时间可以尽量长。

煮饮泡法

除了按照基本的冲泡方法喝陈皮白茶外,还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喝。先在茶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陈皮3-5g,煮沸后再加入白茶6g。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左右,即可喝汤。如果煮陈皮白茶,最好用15分钟浸泡陈皮白茶再喝。

焖泡方法

如果你想把陈皮白茶中的陈皮和白茶的味道一起充分释放出来,你可以炖喝一杯陈皮白茶,取适量的陈皮白茶,放在一个有盖的碗里,用高冲头,然后用炖锅盖上1分钟左右,就可以喝陈皮白茶了。如果后期想继续冲泡陈皮白茶,炖煮时间可以控制在30-40秒。

陈皮白茶正确的泡法在这里给大家讲解。这种陈皮白茶的泡制方法最好是大家都得到,这样才不会浪费陈皮白茶这么多年陈酿后的营养成分。

白茶产业正逐步成为兴山茶农致富路

湖北兴山县属三峡库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立足特色优势,科学布局,形成了低山河谷优质柑橘生产带,半高山高效茶叶生产带,高山蔬菜、烟叶生产带。兴山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叶栽培面积达4.5万亩,年产量750吨,实现产值4500万元。县境内适宜茶叶种植面积近10万亩,特别是发展优质白茶成效明显,今年,高档白茶售价高达6000元/公斤,白茶鲜叶售价达到190元/公斤,每亩经济效益实现近万元,远远大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白茶产业发展正逐步成为为兴山茶农一条灿烂的致富路。

一、政策、资金合力扶持产业发展

近年来,兴山县财政部门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抓住特色产业发展不放松,重点投入,科学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地方优势,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提出在传统绿茶产区,大力发展特色白茶及高香型绿茶产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大力发展白茶产业。茶产业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发展茶叶基地3.5万亩,总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新建特色白茶基地3万亩,白茶产量达到600吨,每亩为茶农实现收入5000元,茶叶产值过亿元。打造成湖北省最大的万亩连片白茶生产基地。

全县通过统一协调,上下联动,捆绑、整合项目资金,用于白茶项目建设。2007-2013年,财政部门投资4737.6万元用于白茶项目。其中:应用财政扶持资金420.4万元,用于白茶良种苗木繁育和引进。出台相应的惠农政策,进行白茶基地建设、高效茶园建设,如对种植白茶的农户给予每亩200元的肥料补助和100元奖励;种植5亩、10亩以上的大户分别再给予50元、100元的奖励。同时,对白茶加工生产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从事清洁化加工在享受农机补贴的同时,给予政府贴息;对白茶产品的深度开发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的给予5——50万元的现金奖励。

二、财政、特产配合建设基地

有了财政的保障,就有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有实力实现茶产业技术实力的突破,兴山县特产技术部门白茶基地建设制定“五化”目标,即:

良种苗木本地化:良种苗木本地化的驯化和选育,能有效的使茶叶种植户规避风险,提高茶叶苗木的品种纯度、适应性、成活率,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效益。因此,在兴山县水月寺镇建立了一个面积270亩的优质茶叶采穗圃,一个面积120亩的茶叶育苗基地,并建立一个900㎡的温网室大棚,50亩的茶叶品种园,用于引进国内优良品种和对县内优良单株的选育。每年可出圃优质白茶茶苗600万株,实现茶树良种苗木本地化。

建园园林化:以生态观光茶园为建设重点,推广“姜、桂、茶”、“畜、沼、茶”种植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利用项目支撑,通过进行土地整治,治理水土流失,进行道路规划,达到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在马粮坪白茶项目区,当地将白茶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房屋改造、道路硬化、卫生条件改善相结合,并在茶园中按一定密度种植桂花树、红叶李、桃花、樱桃、木姜子、金丝柳等绿化树种。利用特有的森林资源加强茶园绿化,并利用特有的花岗石资源,加强茶文化建设,将茶诗、茶画镌刻石上,点缀其间,实现茶园园林化。

种植标准化:有了财政资金的保障,全县茶叶在同一规划区域内,统一定植品种,统一苗木供应,统一肥培管理,统一种植标准,保证茶叶苗木纯度,保护茶农利益。做到科技先行,推广高效茶园种植技术,推广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管理技术。全县统一提供白茶茶苗5000万株,发展白茶1.2万亩。

生产无公害化:白茶产区基本实现了茶叶配方施肥,不施用化学肥料,提倡施用有机生物肥料、农家肥、种植绿肥增强茶园土壤肥力。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站长 推荐:普洱茶是红茶还是黑茶,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防治茶园病虫害。全县提供茶叶专用肥1200吨,去年,在白茶产区推广粘虫板3万张,太阳能杀虫灯25盏。病虫害生物防治,实现生产无公害。

服务系统化:县技术部门每年编制发放茶叶农事历5000本;定期举办培训会、现场会,每年培训茶农2000多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000余份;建立完善的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做到村村有带头人,户户有明白人;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技术服务队伍,为广大茶农服务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三、支持企业品牌销售,清洁化加工

全县致力于茶叶品牌建设,境内自然景观、文化底蕴丰富,通过财政扶持,举全县之力,主推“昭君”牌系列绿茶产品,全县以湖北昭君生态茶叶公司为依托,制定出能适应商品化生产的昭君白茶行业标准。大力做好“昭君白茶”品牌宣传,2012年“昭君白茶”茶相继获得了“中绿杯”特等奖、“国饮杯”特等奖、“湖北十大特色名茶”、湖北省名牌产品等众多荣誉。

给予企业政策、技术、资金扶持力度,培养壮大茶叶企业,增加其造血、输血功能。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贴息贷款、农机补贴等形式,扶持壮大茶叶加工企业。不断改进白茶加工工艺,开发白茶衍生产品,提高白茶附加值,目前,已经研发出白茶饮料、白茶月饼,利用白茶原料制作的红茶、砖茶等。

合理布局茶叶企业、茶叶加工厂、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农的关系,坚持走“公司+基地+合作社+茶农”的模式,鼓励企业、合作社自主发展,强强联合,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的自身优势,带动茶农发展生产,组织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组织茶叶鲜叶、成品干茶的加工和销售。推动全县茶产业健康发展。

为确保项目资金的落实,全县成立了白茶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分管农业的领导任组长,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特产局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对项目的规划实施、项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项目资金的落实、项目实施后的管理、技术服务与指导等。做到每一分钱都能落到实处,都能发挥最佳效益。

兴山县提出县域经济打造“五百亿”的全县发展战略目标,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农副产品过百亿,而果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茶产业第一产值率先过亿元,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的目标。为兴山广大茶农筑就一条辉煌灿烂的发展致富之路。

中国茶网资讯

茶园成片干枯 最大有机白茶基地明年春茶将减产

中国茶网资讯:近日甬城高温稍退,但旱情依旧蔓延,位于江北慈城三勤村的千亩白茶、龙井茶园也受到影响。目前,这个宁波市最大的国家级有机白茶生产基地已出现成片干枯现象,明年春茶减产已成定局。

“白茶就是村民的口粮,村里正想尽办法保住茶园。”三勤村村主任冯其彪说,近年来,三勤村成立宁波市江北绿茗白茶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还启动了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村民们不想因为大旱让几年的努力泡汤。全村上下正开展生产自救,已购买20余台潜水泵,从水渠中抽水灌溉,缓解旱情。

据了解,慈城镇近几年将喷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推广至5000亩规模,并通过河道清淤增加河道蓄水量15万立方米。这些设施农业和小水利方面的建设为缓解果树、花木等经济作物的旱情起到了作用,但对三勤村的千亩茶园来说,仍然显得不够。目前,区、镇两级农技人员已来到三勤村察看灾情,指导茶农抗旱,同时提前对水泵、电气设备进行全面体检,确保抗旱设备运行安全。

所幸,对三勤村村民而言也有一个好消息。村里已争取到500余万元项目,用于开展三勤片生态综合治理,包括建设新水渠、疏浚河道等水利工程。目前该项目已接近完工,治理后,三勤村防旱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记者余方觉 江北记者站吴红波 顾筠 通讯员黄利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