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茶 > 白茶知识> 正文
我的茶味生活——品白茶
2020-11-08 11:35:40热度:472°C
安徽茶叶品牌 我的茶味生活——品白茶 近日,常喝白茶,只说白茶是一种安静的茶,可入药,品饮几次,渐渐有些喜欢。
白茶,没有绿茶那么清香,没有普洱茶那么醇厚,更不如观音香气高扬,她是一种极静谧的柔和,清淡中略带甘甜,她的滋味有一部分说得出,有一部分说不出,我就说那能说的部分。
我总形容她为,一款可以闻到太阳气息的茶,暖暖的芳香,在若有若无之间,萦绕在唇齿周围。 究其原因,也不无道理,加工白茶,不炒不揉,晒干或稳火烘干,不仅使得茶的外表如银似雪,披满白毫,而且有太阳晒过的暖香,会不由得想到阳光下山间那一株株含羞的茶树。 据考证,白茶茶名的出现,迄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 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 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 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很明显,其制作方法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 当时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 又有记载,在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因而,有关白茶的起源在茶叶界有一定的争议,有说源于宋,依据是文献记载;有说源于明清,依据是加工工艺;有说比绿茶出现得还要早,应该在宋之前,依据却是白茶的药用功效。 我以为,从品饮的角度看,源于明、清应该更为准确一些。 可无论她的历史如何,我所喝的不过是一晒到底的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有寿眉等等。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名贵品种,亦是白茶中的极品,茶味清香、含蓄,茶型极美,色白如银,外形似针,具有白茶最完美的特征。 用玻璃杯冲泡,如同欣赏一出芭蕾舞剧,美不堪言。 而人们常喝的白茶,要数白牡丹了,单从这个香艳的茶名,是很难体味到她的妙处。 她在水中是叶芽同舞,点点芬芳随着冲泡的旋律缓缓释放,那一种从容是白茶家族最典型的气度,当然,只有在品饮时才会有真切地体味。 最有意思的还是寿眉,常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而她是相反的,她会让你明白,茶不可貌相哦!她的茶香很纯朴,应该是纯厚,温温的、不急不慌的将昔日凝聚的天地灵华,释放出来,蕴于你的杯盏,是一种极宽厚的无私我每次喝寿眉,常常对着那忽上忽下的碎叶片发呆,是一种意外,也是一种哲理,真可谓,道无处不在! 白茶除了上述的几种,常见的还有新工艺白茶,萎凋后经过轻度揉捻,有道 汤味似绿茶而无清气,似红茶而无涩感,浓醇清甘,说的就是她的滋味。 还有一些不常听说的白茶,如:漓江春白茶、仙台大白,目前还没有机会品饮。 至于白茶的功效种种,就不赘述。 当然,这却是我经常品饮的重要原因。 这时,肯定有茶友要问我,为什么你不说安吉白茶呢?以前的茶文中曾提过,中国的六大茶类是按加工工艺分的,安吉白茶属于绿茶类,是一种半烘炒绿茶,色翠绿,白毫显露,因而得名。 它具有典型的绿茶特征:茶汤清香四溢,叶底嫩绿明亮成朵,滋味鲜甜爽口。 有兴趣的茶友,不妨对开、同品,煞是有趣。 其实,这茶趣,还得各人品,各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