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基本特征简述
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改革时期,饮茶风气盛行,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相关的介绍如下!
土壤特征可以用“海枯石烂”这一成语来描述其土壤的形成。在远古时代,武夷山是一个内海,随着地壳运动,太平洋板块跟亚欧板块碰撞,抬升形成山脉。地壳运动造成海底的沉积物抬升,形成了武夷山境内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一种沉积岩,不想花岗岩一样坚硬,特别容易风化,风化脱落后被雨水冲刷,沉淀在峡谷里,慢慢形成了“岩壤”,富含各种矿物质。
武夷岩茶产地小气候
由于武夷山脉的阻隔,把海洋性气候跟内地的大陆性气候相对阻隔开来,但两种气候间又会形成锋面,造成雨季漫长,气候湿润,茶季时节湿度可达90%以上。茶树喜湿怕涝,喜光怕晒,特别喜欢云雾缭绕的环境,武夷山恰恰正是这种环境。阳光透过云雾洒在茶园上,形成蓝色光波,极有利于茶树中氨基酸的形成。
武夷岩茶产地优良生态
武夷山是地球同纬度生态保持最好的地方。茶树跟周边多样化的植物相伴而生,互为生态系统,相互依存,茶树吸收了多样化植物的气息,形成了岩韵的另外一个特征“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独特的品种
经过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现在留存下来的茶树品种都是非常适宜在武夷山生长的,有的品种尤其更适合在武夷山特定的区域生长。如“茶叶管理茶叶的色牛肉”“马肉”。牛肉即牛栏坑肉桂。牛栏坑是一条细长,狭窄的坑,或者说是小山谷,是一个小产区。马肉即马头岩肉桂,马头岩也是武夷山的一个地名。还有吴三地的老枞水仙,树龄特别长的水仙老茶树。这些品种在武夷山的特定区域有独特的表现,这也是形成岩韵的一个要素。
武夷岩茶独特的制作方式
武夷岩茶的传统耕作法跟其它茶类不一样,其最具特点的就是“填山”,也叫“客土”。即土壤基本不施肥,两土壤使用了两年到三年后,土壤的肥力不足了,就把旧的土壤挖走,从旁边挖新的土壤填进去,通过更换土壤来给茶树提供营养,而不是施肥。这种“客土”的方式是武夷耕作法的独特性,也是形成岩韵的重要因素。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再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特别复杂,又特别科学、合理。如岩茶的采摘标准,不像其它茶类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而是开面采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中间含有一条长长的茶梗。
在制作的过程中,多片叶子间,实际上它实现了自然的勾兑。小叶片里的内含物跟粗叶片的内含物,在做青的过程中,茶叶里的内含物和苦水,就会沿着叶脉留到茶梗里,再从茶梗里流出来,茶梗就好比是一根水管一般,将各叶片中的物质进行混合均匀后再流回各个叶片,实现勾兑、调和的作用。
制作工艺上还有焙火工艺的因素。这是岩茶非常有特色的工艺,如果前面的做青工艺有些许的不足,可以通过焙火来调整和弥补,把茶叶的内含物进一步地发挥出来。高沸点的芳香物质,通过高温可以激发出来;不好的杂质叶可以通过高温来去除。传统的制作工艺是确保“岩韵”的一个重要环节。
武夷岩茶的冲泡要素
冲泡决定了你最终对“岩韵”的感知和体会。茶做得非常好,内含物丰富,山场也很出名,可是要是冲泡不好,泡出的茶可能就不好喝,这茶就糟蹋了,更别说“岩韵”了。经常说岩茶有三个半的师傅,做青算一个师傅,焙火算一个师傅,评审、匀堆拼配算一个师傅,泡茶算半个师傅。足以说明,岩茶在冲泡品饮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了,需要造诣的。
武夷乌龙茶的特点
1、茶性温和
现代人处于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模式(致使胃病普遍(气血偏虚。对常饮用不发酵茶或轻发酵茶的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在咖啡因、单宁酸的长期浸渍下常有搜肠刮胃之苦。
2、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的武夷山。山内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正因为此武夷山丹霞地貌(沟谷纵横(利用谷地、沟隙、岩凹。绝壁之上竹木葱郁。
3、深厚的文化底蕴
武夷山的武夷茶史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武夷岩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武夷岩茶的传奇故事和文人名士赞美武夷岩茶的诗。,体现出了武夷岩茶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因素富有传奇文学色彩。
4、原产地域命名产品保护
2001年武夷岩茶申报“原产地域命产品保护”获得成功(武夷岩茶作为我国传统的茶精品,采取原产地域保护制度,有效的保护武夷岩茶这个凝聚了数百年来武夷山人民创造性智慧结晶和文化积淀的历史名茶不被流失,保护武夷岩茶这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著名的土特产品不受侵害,以自身优异独特的品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