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茶 > 铁观音> 正文

福建泉州:铁观音价格虚高遭冷市

2020-12-05 11:09:41热度:122°C

绵绵春雨过后,福建省最大的铁观音乌龙茶生产基地安溪县的茶农忙了起来,去年底秋茶一路飙高的好价钱,着实让茶农笑逐颜开。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的对联,使得近几年来茶价一路飙升的福建铁观音又迎来了开门红。

上万茶铺泉州逐鹿

在泉州,喝茶更多的是被视为一种享受,泉州人素有“以茶待客”之礼。近几年来,泉州“斗茶”之风日盛,不分男女,挎包中大多藏有小包装的铁观音茶叶,走到哪儿泡到哪儿,可见饮茶在泉州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与普及性,由此带动的茶叶消费量也十分惊人。有人做过推算,以每户家庭每天喝三泡铁观音计算,泉州市每月茶叶的需求量就达200多吨。如此大的市场需求量自然吸引了众多的精明商家,在铁观音的故乡安溪县,有一半以上的人专门从事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在泉州市区,各式各样的茶店也随之遍地开花,特别是这两年,泉州市大大小小的茶铺已迅速增至上万家。泉州所辖各区县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茶铺“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鼎盛现象。

乌龙茶作为海峡两岸独特的饮食文化,闽南地区成了全国最大的铁观音茶叶消费地之一,按理说这可是个诱人的“茶业宝地”,然而,近日记者在调查中获悉,今年以来,泉州的茶市生意渐趋冷清,不少茶店正面临着生存问题,大多商家都处于勉强维持状况,而且有一部分是亏本经营。出现这种现象不免让人感到有些不解。

茶价虚高市场疲软

记者在泉州津淮后街短短的400米路段上看到,37家茶店一字排开,无一例外地经营着安溪县生产的铁观音。说起茶叶生意,在泉州开了十多年茶庄的陈先生感触颇深:“现在卖茶的比卖米的还多,生意太难做了,常常是一季茶叶经营下来,还要倒贴店租”。

在陈先生的店里,一边是几台装满茶叶的立式冷柜,另一边的柜台全是外包装盒,看起来非常有档次。冷柜里的茶叶都标有价格,每斤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据介绍,五年前一斤铁观音茶叶的价格最贵也就四五百元,现在翻了近十倍,如此高的价钱茶店经营者还会亏本。陈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间店铺的月租金、税收、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电话费、工安溪茶人工资和自己的生活费加起来最少也要7500元,这还不包括泡给客人喝的茶叶损耗,如果加上这些,成本没有万把元是拿不下来的。也就是在城里开家差不多的茶店每天的平均费用在300元左右。陈先生说,要赚300元一天就要卖好几斤茶叶,可现在有时好几天连一斤茶叶都卖不出去。记者在闽南茶都看到,几百个店铺同样冷冷清清。

一位经常买茶叶送客户的工艺品厂老板告诉记者,现在的茶价高得离谱,一年送茶叶的钱足够买一辆雅阁轿车了。茶叶市场也十分混乱,那么多茶店,却只卖一种铁观音,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茶叶的质量就无法保证,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茶叶价格和质量标准不成比例。由于现在没有茶叶标准,所以很多茶商在经营费用高的情况下,就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以次充好赚取高利润。

缺乏引导源头价高

记者从福建安溪县城到乡下感德镇几十公里路程,看到来来往往的大多是外地牌照小车,随行的安溪县天嘉茶厂老板林天斌告诉记者:每到产茶季节,省内外很多茶商就自己开车来采购茶叶。在感德镇茶农翁永钦家中看到,刚刚从锅里炒出的茶叶还来不及烘焙,等待的茶贩就开始争着出价,但是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茶农,茶贩最后不得不按照茶农的叫价成交,而这个价格要比茶贩的叫价高出许多。近几年来随着茶农的漫天要价,茶价一季一个价,一年高过一年。茶农把茶价涨上去了就再也降不下来,特别是新茶刚刚上市,由于数量有限,抢购的人太多了,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在安溪县只要有好茶,就不怕没人买。

所有经销商谈到茶农,都是一肚子委屈。在闽南茶都开了四个店面的林小姐对记者大倒苦水:现在要收购几斤好茶真的很难,每次出新茶,我们都要派人带着现金到山茶健康上茶农家里等,看好的茶叶还没烘干就要当场付现金订下,迟点就被别人抢走。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是茶农把茶叶送到城里来,双方谈好价格,等卖完了再把现金结给茶农。铁观音茶叶的季节性很强,隔季茶就会变味,一般的周期只有四个月,采购太多卖不完就要亏本,采购得太少又怕不够卖,到时客人会跑了。茶农就不一样,由于成本低而售价高,十斤茶叶有两斤卖好价就赚了,所以茶农就很大胆地叫价,茶价也就一直居高不下。

针对上述现象,泉州茶业界的专家洪先生认为,出现这种无序化恶性竞争的状况,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对茶叶质量及售价至今难有统一的具体标准所致。据称,直至目前,市面上的茶叶价格基本上还是由茶农、茶商凭经验和行情自定售价,而茶叶也因价格的弹性太大而良莠难分,从而使一些茶农有机可乘虚抬茶价。这对于刚刚在茶市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铁观音来说,无疑是杀鸡取卵行为。这些年来,泉州几个山区县都大力发展茶叶种植,铁观音的数量已经是几年前的数倍,而且还呈上升趋势,如果当地政府不加以引导,加快制订茶叶质量和售价标准,规范销售市场,那么,到最后受到打击的还是茶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