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琴大红袍
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的前身是流行于河南的道情和”颖歌柳”两种曲艺形式。从清代末叶开始,两个曲种的艺人逐渐合流,在音乐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特别是颖歌柳的伴奏乐器小鼓三弦被改制成坠胡以后,改弹拨乐器为弓弦乐器,伴奏旋律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促成唱腔音乐的重大变革,”溜腔”(俗稀”哼弦子”,起腔之前使用)的使用就是曲型成熟的表现。新的唱腔和音乐结构的出现,是河南坠子形成的标志,其时约在l900年左右。
河南坠子在形成过程中,以新鲜活泼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艺人参加到改革创造的行列中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丰富了演唱技巧,促使这一新兴曲种日益成熟,并迅速流传到邻近的山东、安徽。民国初年传入北京,20年代传入天津、上海、沈阳,30年代传入兰州、西安,40年代传入武汉、重庆,香港等地,成为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辛亥革命后,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河南坠子表演开始出现了女性艺人,已知最早的一批女艺人为从开封相国寺出道登场的张三妮和尹凤宝等。她们的出现及家班的形成,使得河南坠子的表演在通常的自拉自唱之外又出现了男拉女唱或男女对唱的方式。不1913年,河南坠子出现了第一个女演员张三妞,随后又出现了乔清秀、程玉兰、童桂枝3位名家。女演员的出现,促使河南坠子扩展了唱腔的音域,改革和丰富了唱腔的旋律,伴奏技巧也有所提高。久河南坠子即传入京津等大城市,影响也随之不断扩大。
1930年以后,河南坠子进入兴盛时期,在天津形成了乔、程、董3大唱腔流派。乔派以节奏流畅、吐字清脆、唱腔悠扬婉转见长,称为”小口”或”巧口”,程派以曲调朴实明朗、唱腔圆润见长,称为”大口”,董派以板眼规整、唱腔含蓄深沉见长,称为”老口”。女演员的出现使河南坠子的表演在大城市里的发展趋向短段”唱曲”,虽然丰富了唱腔旋律,扩展了唱腔音域,提高了伴奏技巧,但也丢失了长篇说唱的特质与优势。在河南本地,当时比较著名的艺人有擅演”风情书”的赵言祥、擅演《三国》段子的张治坤、号称商丘”四大名演”之一的李凤鸣等,女艺人则有以表演细腻见长的刘明枝、以表演妩媚著称的刘桂枝和以表演豪放夺人的刘宗琴,三人同时以擅演长篇大书著名,时人称为”郑州三刘”。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坠子相继传入上海、沈阳、西安、兰州、武汉、重庆和香港等地,成为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推荐阅读::普洱保质期多久,学习茶 知识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红袍的味道怎样大红袍的味道怎样
大红袍茶是武夷岩茶中的一种,而大红袍的味道怎样?这是很多喝茶者关心的问题之一,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大红袍的味道。
下面就详细介绍大红袍的味道怎样:
香气:锐、浓长或幽、清远 浓长或幽、清远 幽长
滋味:岩韵明显、醇厚、固味甘爽、杯底有香气
汤色: 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
叶底: 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温馨提示:要想喝到最纯正的大红袍的味道,一定要注意大红袍正确的泡法,因为味道怎样与大红袍的泡法是密不可分的。
大红袍正确的泡法: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茶壶及茶杯用98度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95度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用95度开水注入茶壶内,浸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第二泡,泡10秒后享用。第三泡,泡20秒后享用。
大家平日在饮用大红袍时,要注意掌握大红袍正确的喝法,这样才能喝出大红袍的真正韵味。
以上知识点就是对大红袍的味道怎样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红袍是岩茶吗?
岩茶,很多喝茶的茶友甚至都没有听过”岩茶”这个名词,其实岩茶还有其它的名字,岩茶又称青茶学名,那么大红袍是是岩茶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红袍是属于岩茶,也就是我们日常所称的乌龙茶,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岩茶,岩茶是一种半发酵茶,主要产于中国福建武夷山一带,岩茶的由来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生长环境所决定的,岩茶的茶树主要是生长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等岩石缝里面,岩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铁元素由于时间长久的氧化岩茶生长的土壤含有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物质,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而岩茶又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最闻名中外,想要品尝最正宗的武夷山岩茶的朋友一定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