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植
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一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2005年中开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2004年5月11日开采)。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2005年的市茶叶研究所按小开面采摘的时间是5月11日,中开面为5月16日,高山茶区为5月18日,现在的大红袍和60多年前的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日期基本一致。初制工艺方面,宜中开面3—4叶,萎凋适度,以顶二叶失去光泽为准,摇青为三红七绿为界,过轻过重均不宜,香气显,红边适中即可杀青,烘焙足火均应保持原味为准,在2005年春茶各品种品质对比中,大红袍多有桂花香或粽叶香,种质特征发挥明显。这与1941年林馥香所描述的大红袍九汇尚有桂花香相似……大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无性系茶树品种一样,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目前武夷山茶区所种植的大红袍,据陈德华所了解,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茶叶研究所引种的,从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大红袍的时间并不长,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根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若说大红袍有一代、二代之分,按此观点推理,那么肉桂、水仙、铁观音品种现在是第几代?真不知这种“学术”观点有何根据?如此弄不清事实,则混淆视听,损害大红袍的声誉,损害茶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市场上流传的大红袍的一代、二代或是三代、四代之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大红袍是武夷名丛中极具特征的一个品种,陈德华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只要选择土质好的茶地,在武夷山茶区种植不存在风险。但要进一步对这一品质进行研究,希望有关专家加大科研力度,摸清大红袍特征,完善改进初制工艺,最佳地发挥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循序渐进推广之。在目前提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和良种多样化的情况下,不能因为大红袍品质特殊、名声大而大面积盲目推广,大红袍不能取代其他茶树品种的特色,必须和其他良种合理搭配,以保证能最佳地发挥大红袍的品质特征,保护武夷山大红袍的声誉,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