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绿茶 > 绿茶知识> 正文

依托高品质绿茶产区遵义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市

2020-12-11 10:39:31热度:120°C

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茶产业。早在2006年即作出了推进百万亩茶叶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遵府办发[2006]96号),把建设100万亩茶叶工程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加快实施百万亩茶业工程的意见(遵发[2000]10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茶叶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去年,遵义市委、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又出台了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汝香茶叶2016年春季大棚茶叶管理的意见(遵党发[2012]18号),提出了建设260万亩茶园,实现100亿元综合产值的目标。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建设,并组建了专门机构。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全市茶产业发展。

一是调整了规划,湄潭由原来的40万亩调整为60万亩、凤冈由原来的35万亩调整为50万亩等。新增绥阳10万亩,茶叶主产县由7个增加到8个,同时西部仁怀市为确保国酒生产的天然屏障,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已确定每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在南部5个乡镇发展茶叶10万亩;

二是各茶叶主产县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湄潭县兑现2011-2012年各项奖补资金1600万元,凤冈县投入1000万元在高速公路设置宣传广告,余庆县每年预算茶产业发展资金400万元等;

三是各主茶县加大了省级(含中央)资金的争取力度,在省级11个一档县中我市湄潭、凤冈、正安、道真、余庆5个县入围,加上第二档的务川县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4400万元,为茶园基地建设打下了基础;

四是湄潭、凤冈、正安、余庆均设立了正科级的茶叶管理机构,道真、务川也即将完成组建(现为副科级);绥阳县由供销社牵头,控股将现有茶园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加工、营销;遵义县由农牧局经作站管理、仁怀市由农牧局园区办管理;

五是产业成就喜人,至201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141.7万亩(现已达151.2万亩),总产量4.75万吨,综合产值5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8.4%、53.5%、71.8%,茶园规模已位居全国产茶地(市、州)第一位。

今年投产茶园达到80.5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受干旱影响,预计全年茶叶总产量5.16万吨,产值40.38亿元,综合产值60亿元。全市茶叶生产企业及加工大户75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9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加工能力8.9万吨,有QS认证126个。有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20个以上。

继湄潭恢复大宗茶出口以后,凤风、正安相继实现名优茶出口(凤风县预计今年70吨,金额5000万元,正安天赐800吨,金额400万元,湄潭县2500-3000吨,金额4500-5000万元),凤冈县已通过省级农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湄潭已通过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茶叶)示范区专家评审。

遵义市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遵义茶产业这些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较高的产区,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企业整体实力不强。遵义市虽有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29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龙头企业,就其数量而言在全国产茶地级(市、州)中规模最多,但无论任何一家企业现在都无法与安溪八马、四川竹叶青、河南五云等茶叶企业相类比。所以联结基地、闯荡市场的能力还很弱;而一些拥有较多基地的企业又面临采茶工难找的困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市场小带来生产量小,采茶工人经济收入不保证,这也是多数企业只生产春茶,不生产夏秋茶或少生产及茶园下树率不高的原因,而企业又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必须予以扶持。

2、品牌建设滞后。贵州三大名茶我市占2个,加之遵义红近几年市场效应较好,但由于“湄潭翠芽”和“凤冈锌硒茶”都是公用品牌,两县都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品牌推介管理体系。而“遵义红”由于是以企业为主体创制的品牌,加之几个主产县有各自的思路,难以统一,形成遵义茶叶品质优良,规模大,但知名度不高的局面。

3、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乐观。虽然各县都加大了管控力度,但由于茶园的分散经营及组织化程度不高,茶用物资管控难度大,一旦出现类似于今年信阳爆光的质量安全问题,将会对我市百万茶农及数百家茶叶企业造成灭顶之灾。

4、产业基础配套还不完善。如茶青市场全市不到30个(主要分布在湄潭、凤冈两县),按照至多1万亩配套建设一个茶青市场,今年投产茶园面积80万亩,则尚差50个。除湄潭及凤风部分茶区外,多数茶区道路系统不配套,仍以等级差的泥巴路或泥石路为主,影响茶青运输及鲜叶质量。

5、技能重视不够,与茶业大市不相符。近些年,由于我市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普及,产能提升,但传统工艺及技能水平下降,企业重视不足。这两年,全省举行的制茶技能大赛、茶艺技能大赛,我市虽然都派出了较多选手参加,但成绩差强人意,反而与铜仁、毕节等地差距较大,与我市领先的茶叶生产水平极不相符。

与现代茶产业调整相结合 努力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市”

1、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鉴于各产茶县基础不一,重点不一,对我市9个产茶县(市)可分为三类进行指导。第一类:湄潭县、凤冈县,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及品牌、市场建设;第二类: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余庆县,重点支持标准化基地及茶青市场建设;第三类:绥阳县、遵义县、仁怀三县(市),重点支持标准化基地建设。同时,要加强评茶员(师)、茶艺师、茶叶加工师培训,培养茶叶适用人才。

2、狠抓茶产品质量安全。可支持茶用物资配送体系建设和合作社建设,支持龙头企业联结合作社,加强农资市场整顿,强化培训和监管,严格查处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药和检测超标的企业,实施一票否决。

3、加大遵义茶的宣传力度。目前的资源有“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及较有影响的几块品牌,可借助宣传推介及在大中型城市开设旗舰店方式,努力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市”。我市还将承办11月21日-25日广州举办的茶博会,参加12月底的深圳茶博会。同时按照省农委的统一部署,组织企业参加11月8日-11日的北京博览会及11月30日-12月8日的意大利米兰国际工艺品销售展。

4、与现代茶叶园区紧密结合。以湄潭县现代高效茶业示范园区、凤冈县田坝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区、正安县罗汉洞有机茶示范区、道真县仡香茶海茶旅一体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支持要素向园区倾斜,起到示范带效应,推进现代茶叶园区建设加快发展。

5、作好明年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的相关准备工作。去年,遵义市人民政府在西安获得了承办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权利。初步定于明年5月召开,这将是我市继承办2010年第六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后的又一茶届盛会,必将提升我市茶叶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作者系遵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