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茶名称的由来和产地及其生长环境
雨花茶是南京特产,隐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1959年春,雨花茶在位于紫金山的中山陵园管理局研制成功,从此南京的茶叶有了自己的独特品质和内涵。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著名的雨花台原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天降宝花,因此得名“雨花台”。由于南京地区空气湿润,山峦起伏,因此这里是栽培茶树的好地方。雨花茶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首先“以茶代酒”这个成语的典故:据记载,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经常率众大臣一起饮酒,并且规定至少得喝七升,但他对博学多才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荼荈以代酒”。“荼荈”是对茶最早的称呼,这也是“以茶代酒”成语的出处。到了南朝时,茶叶开始作为祭品广泛流传。在唐代南京就已经开始广泛种茶,雨花台牛首山一带就产茶叶,色香俱绝,称“天阙茶”。这里陈列的《茶经》是第一部茶学专著,这部书的作者就是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他曾亲自到南京东郊的栖霞寺采茶。清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时漫步栖霞寺山林间,行至陆羽试茶亭遗迹处,凝视石刻,并欣然赋诗。
南宋时,大诗人陆游慕名来到雨花台永宁寺游览,该寺僧人以永宁泉水冲泡寺院茶款待,陆游品后,大加赞赏,兴之所至,品题永宁泉为第二泉。民国时期,在二泉之上,建有“二泉茶社”。陆游爱茶茶时光茶叶茶博会买茶叶价格表从他的诗中也能体现,他的一部《剑南诗稿》,涉及茶事的就有三百首之多,这里陈列的是他的诗作《望江南》、《七律。昼睡》。唐宋时期,茶叶是制成饼,叫饼茶。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减轻茶农的负担,下诏废止团茶,改为贡叶茶。废团改散后,茶的饮法发生重大变化,由点茶、煮茶变为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并一直延续至今。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品茶之道通晓异常,理解深刻。他笔下的红楼人物个个爱茶,书中述及茶有273处,提到的名茶有:六安茶、老君眉、暹罗茶、普洱茶、枫露茶、龙井茶等。其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通过对妙玉为不同人择茶、烹茶、奉茶细致而深入的描写,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到了民国,1931年宋美龄倡导在灵谷寺、梅花山、美龄宫一带种植了300余亩茶树,发展了中山陵园茶园。孙中山先生一生也爱品茶,他不仅自己知茶、爱茶,还力主民众饮茶,把饮茶提到民生的高度。他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他说:“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民国时期,南京的茶馆已经十分普遍,仅夫子庙地区就有二三十家,有名的有义顺、奎光阁、六朝居等茶馆。雨花台“二泉茶社”——这座百年老字号的茶社是南京最早的茶社之一,当年常常高朋满座,用二泉水泡雨花茶更是茶香四溢。
1958年为了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江苏省委提出创制一种名特茶,研制成功后就以“雨花”命名,使人饮茶思源。根据江苏省委决定,省农林厅组织雨花台、中山陵以及全省的十多位制茶高手,以较具规模的中山陵茶园为试验基地,进行反复试验。并专门成立了“雨花名茶创制委员会”。为体现“雨花茶”的纪念意义和红色内涵,针对茶叶的外形,专家们提出了各种方案:“大刀长矛形”、“镰刀斧头形”、“花瓣形”。然而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这些设想都难以实现,最后决定把茶叶制成松针形,以象征着革命先烈精神万古长青。1959年春,不同于龙井、碧螺春等名茶的新型绿茶——雨花茶研制成功。这是《新华日报》关于雨花茶研制成功的报道。1959年5月,雨花茶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品评、鉴定,其品质受到一致好评。
雨花茶研制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南京茶叶的生产和发展,雨花台茶场生产的雨花茶从1966年就开始出口,但由于雨花茶的制作全靠手工操作,产量很低。80年代初,为满足国内外不断增大的雨花茶需求,开始尝试使用机械生产雨花茶。雨花台特别从日本引进了SD-60型精揉机。经过几年的努力,雨花茶机制工艺在雨花台茶场率先研制成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使制作雨花茶的效率提高了26倍。1986年12月,“雨花茶机制工艺技术研制”获得鉴定通过,雨花茶成为第一个实现全程机制的全国名茶。
为了进一步宣传雨花茶品牌,提高雨花茶的知名度,南京市农林局精心打造了一年一度的雨花茶节,让市民近距离了解雨花茶、感受雨花茶、喜爱雨花茶。1987年雨花茶被茶界专家推崇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为了保证雨花茶的品质,国家加强了对雨花茶原产地的保护。
雨花茶采摘十分考究,对鲜叶的要求非常高。每年春茶在清明前后开采,秋茶在白露前后开采。主要采摘初展的一芽一叶,采摘的手法也有讲究,用手指轻采、摘,最好不要用指甲掐,否则容易使叶子破损,冲泡出来的茶叶易变红色。由于要求鲜叶嫩度均匀,长度一致,通常炒制500克特级一等的雨花茶约需5万个芽头。
雨花茶独特的品质,关键在于独特的加工工艺。手工制作雨花茶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杀青)杀青的关键是“高温、快速”,通过高温的作用可以去除茶叶的青气。由于锅内温度非常高,如果是没有经验的新手,手到锅里后就会起水泡。第二步:(揉捻)揉捻分为搓揉和滚揉,这里图片再现的就是揉捻的过程,用双手在竹帘上往返推拉滚揉,时间约为8-10分钟,初步成条,茶汁微出即可。接下来是整形,这也是雨花茶成形的重要工序,大约需要30-40分钟。最后一步:(精制)分清雨花茶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分级归堆,再用50℃左右的烘温烘至足干,摊凉后贮藏。
雨花茶独特品质的形成,与茶树的品种、生长状况密不可分。雨花茶茶树要求降水量较为丰富、空气湿度较高、无霜期较长的气候条件,以及略呈酸性的土壤环境,这方面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雨花茶茶叶生长过程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是真正的有机绿色产品。鲜叶原料都采自南京范围内生长的茶树,主要品种有龙井43、龙井长叶、鸠坑种、槠叶种等。
要想喝到一杯滋味鲜醇的雨花茶,除了有好的雨花茶茶叶,还要讲究冲泡的方法。雨花茶属于细嫩绿茶,要求茶具洁净,通常用透明玻璃杯、细白瓷杯冲泡,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泡茶的水质要好,沏茶的水温以80℃左右最为适宜。
有关茶的分类,现今,我国所产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类。其中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属于不发酵茶,大家熟悉的龙井、碧螺春、雨花茶都属于绿茶。红茶属于发酵类茶,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现在很多女性朋友喜欢喝的普洱茶就属于黑茶,有解油腻减肥的功效。茶对人类健康大有益处!常喝雨花茶不仅能帮助人们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还能预防癌症,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传染病的能力。
在众多的中国名茶中,雨花茶是最年轻的,但凭着对品质的不懈追求,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雨花茶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雨花茶、品味雨花茶。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饮品,被称为国饮。发源于南京的雨花茶自1959年问世就跻身中国名茶之列,其独一无二的精神蕴含、富有象征意义的独特外形和纯粹内质,成为当代茶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雨花茶是南京特产,隐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1959年春,雨花茶在位于紫金山的中山陵园管理局研制成功,从此南京的茶叶有了自己的独特品质和内涵。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著名的雨花台原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天降宝花,因此得名“雨花台”。由于南京地区空气湿润,山峦起伏,因此这里是栽培茶树的好地方。雨花茶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首先“以茶代酒”这个成语的典故:据记载,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经常率众大臣一起饮酒,并且规定至少得喝七升,但他对博学多才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荼荈以代酒”。“荼荈”是对茶最早的称呼,这也是“以茶代酒”成语的出处。到了南朝时,茶叶开始作为祭品广泛流传。在唐代南京就已经开始广泛种茶,雨花台牛首山一带就产茶叶,色香俱绝,称“天阙茶”。这里陈列的《茶经》是第一部茶学专著,这部书的作者就是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他曾亲自到南京东郊的栖霞寺采茶。清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时漫步栖霞寺山林间,行至陆羽试茶亭遗迹处,凝视石刻,并欣然赋诗。
南宋时,大诗人陆游慕名来到雨花台永宁寺游览,该寺僧人以永宁泉水冲泡寺院茶款待,陆游品后,大加赞赏,兴之所至,品题永宁泉为第二泉。民国时期,在二泉之上,建有“二泉茶社”。陆游爱茶从他的诗中也能体现,他的一部《剑南诗稿》,涉及茶事的就有三百首之多,这里陈列的是他的诗作《望江南》、《七律。昼睡》。唐宋时期,茶叶是制成饼,叫饼茶。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减轻茶农的负担,下诏废止团茶,改为贡叶茶。废团改散后,茶的饮法发生重大变化,由点茶、煮茶变为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并一直延续至今。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品茶之道通晓异常,理解深刻。他笔下的红楼人物个个爱茶,书中述及茶有273处,提到的名茶有:六安茶、老君眉、暹罗茶、普洱茶、枫露茶、龙井茶等。其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通过对妙玉为不同人择茶、烹茶、奉茶细致而深入的描写,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到了民国,1931年宋美龄倡导在灵谷寺、梅花山、美龄宫一带种植了300余亩茶树,发展了中山陵园茶园。孙中山先生一生也爱品茶,他不仅自己知茶、爱茶,还力主民众饮茶,把饮茶提到民生的高度。他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他说:“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民国时期,南京的茶馆已经十分普遍,仅夫子庙地区就有二三十家,有名的有义顺、奎光阁、六朝居等茶馆。雨花台“二泉茶社”——这座百年老字号的茶社是南京最早的茶社之一,当年常常高朋满座,用二泉水泡雨花茶更是茶香四溢。
1958年为了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江苏省委提出创制一种名特茶,研制成功后就以“雨花”命名,使人饮茶思源。根据江苏省委决定,省农林厅组织雨花台、中山陵以及全省的十多位制茶高手,以较具规模的中山陵茶园为试验基地,进行反复试验。并专门成立了“雨花名茶创制委员会”。为体现“雨花茶”的纪念意义和红色内涵,针对茶叶的外形,专家们提出了各种方案:“大刀长矛形”、“镰刀斧头形”、“花瓣形”。然而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这些设想都难以实现,最后决定把茶叶制成松针形,以象征着革命先烈精神万古长青。1959年春,不同于龙井、碧螺春等名茶的新型绿茶——雨花茶研制成功。这是《新华日报》关于雨花茶研制成功的报道。1959年5月,雨花茶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品评、鉴定,其品质受到一致好评。
雨花茶研制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南京茶叶的生产和发展,雨花台茶场生产的雨花茶从1966年就开始出口,但由于雨花茶的制作全靠手工操作,产量很低。80年代初,为满足国内外不断增大的雨花茶需求,开始尝试使用机械生产雨花茶。雨花台特别从日本引进了SD-60型精揉机。经过几年的努力,雨花茶机制工艺在雨花台茶场率先研制成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使制作雨花茶的效率提高了26倍。1986年12月,“雨花茶机制工艺技术研制”获得鉴定通过,雨花茶成为第一个实现全程机制的全国名茶。
为了进一步宣传雨花茶品牌,提高雨花茶的知名度,南京市农林局精心打造了一年一度的雨花茶节,让市民近距离了解雨花茶、感受雨花茶、喜爱雨花茶。1987年雨花茶被茶界专家推崇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为了保证雨花茶的品质,国家加强了对雨花茶原产地的保护。
雨花茶采摘十分考究,对鲜叶的要求非常高。每年春茶在清明前后开采,秋茶在白露前后开采。主要采摘初展的一芽一叶,采摘的手法也有讲究,用手指轻采、摘,最好不要用指甲掐,否则容易使叶子破损,冲泡出来的茶叶易变红色。由于要求鲜叶嫩度均匀,长度一致,通常炒制500克特级一等的雨花茶约需5万个芽头。
雨花茶独特的品质,关键在于独特的加工工艺。手工制作雨花茶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杀青)杀青的关键是“高温、快速”,通过高温的作用可以去除茶叶的青气。由于锅内温度非常高,如果是没有经验的新手,手到锅里后就会起水泡。第二步:(揉捻)揉捻分为搓揉和滚揉,这里图片再现的就是揉捻的过程,用双手在竹帘上往返推拉滚揉,时间约为8-10分钟,初步成条,茶汁微出即可。接下来是整形,这也是雨花茶成形的重要工序,大约需要30-40分钟。最后一步:(精制)分清雨花茶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分级归堆,再用50℃左右的烘温烘至足干,摊凉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