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几月份有新茶呢
众所周知,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西湖茶叶 去哪买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那碧螺春茶什么时候采摘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牙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苏州碧螺春叶片肥大,梗多,没有花果的清香味,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碧螺春采摘标准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制作方法
1、采摘
在碧螺春的采摘时期,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2、拣剔
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茶叶要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不炒隔夜茶。
3、炒制
炒制过程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多道工序,“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这些工序要在同一口锅内一气呵成,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不同的温度。
碧螺春价格多少
洞庭碧螺春的市场价格还是很高的,不过根据级别不同,碧螺春价格也会有所差别,小编在这里向大家聊的价格,也只能作个参考。一般普通洞庭碧螺春售价每斤是三百元左右,但要是上好的洞庭碧螺春价格一斤就要两三千元了,这是因为上好碧螺春选取的都是优质原料,是正宗的,所以价格会比较高。
碧螺春茶怎么喝
不同茶质的碧螺春,不仅价格不同,泡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外形紧实的碧螺春,我们采用的是无盖冲泡法,选取好玻璃茶具或者是白瓷茶具最好,使用开水烫过后,就将适量碧螺春放入杯中,加入75°的开水,泡开后即可饮用。
对于线条松展的碧螺春,首先也是选择一样的茶具,然后烫杯,再放入适量茶叶,接下来冲入适量开水,先到容器三分之一即可,等茶叶将水吸干了,再加入开水没过茶叶,充分浸泡后即可。
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因此对于碧螺春原产地在哪儿也可上溯至千年前,下面详细介绍碧螺春原产地在哪儿这一问题。
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碧螺春原产地在哪
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总之,碧螺春茶从春分开摘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组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似螺,边沿上有一层均匀的细白茸毛。1954年,周总理曾携带两斤“东山西坞村碧螺春”赴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碧蜾春也因此扬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