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是不是烘青绿茶
众所周知,一款好品质的茶叶,除了产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外,还有就是制作工艺手法上也是非常关键的。黄山毛峰,属于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产自于安徽省黄山境内,品质优异,养生功效独好。下面一起来看看黄山毛峰是不是烘青绿茶吧!
以其优秀的品质和特色而闻名。特殊等级的黄山毛峰有一条细而平的绳子,形状像一个有着金色鱼叶子的“雀舌”;花蕾饱满、均匀、浓郁,香气清新悠长,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亮,叶底黄而肥,均匀明亮。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香味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清亮、色泽润泽。
黄山毛峰采摘技术
黄山毛峰采收鲜嫩,一级黄山毛峰的采收规范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黄山毛峰的采收规范各自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一级毛峰采掘于清明节前后左右,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左右采制。鲜叶入厂后先开展拣剔,去除冻伤叶和害虫造成危害叶,拣出不符合规定规定的叶、梗和茶果,以确保芽叶品质匀净。随后将不一样嫩度的鲜叶分离摊放,蒸发一部分水份。以便质保冷藏,规定早上采,中午制;中午采,当晚制。
黄山毛峰杀青技术
用直经50公分上下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oC上下。每锅投叶量,一级200~250克,一级下列可提升到500~700克。鲜叶入锅后,闻有炒芝麻响声即是温度适度。一只手煸炒,手式要轻,煸炒要快(每分50~60次),扬得要高(叶片离去厨房台面20公分上下),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水平规定适度偏老,即芽叶色泽绵软,表层无光泽,青气消退,茶韵显出就可以。
黄山毛峰揉捻工艺
一级和一级原材料,在杀青做到适当时,再次在锅内抓带两下,具有捏揉和理条的功效。二、三级原材料杀青出锅后,立即蒸发热流,捏揉1~2分鐘,使之稍打卷成条就可以。揉捻时速率亦慢,工作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维持芽叶详细,白毫显出,颜色绿润。
黄山毛峰烘焙技术
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烤,烘顶温度90oC左右,之后三只温度先后降低到80oC、70oC、60oC上下。边烘边翻,次序挪动烘顶。初烘完毕时,荼叶含水量约为15%上下。初烘全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实际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完毕后,荼叶放到簸箕中摊凉30分鐘,以推动叶内水份再次遍布匀称。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且为一烘,开展足烘。足烘温度60oC上下,慢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推动茶韵透发,趁着热装进铁筒,密封存储。
黄山毛峰历史发展进程
弘治十五年(1502)的《徽州府志·土产》记载,“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号,名号殊而一。”这种由“雀舌”而知形状、由“金芽”而知色泽,与“形如雀舌之状、色如象牙而黄”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
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
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
《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又据《徽州商会资料》记载,黄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1875年试创黄山毛峰,始入上海,英商品尝称好,当即名扬上海,后来“谢裕大茶号”上批量加工洋庄及少量黄山毛峰出口,享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雀,当黄山毛峰运往关东(东北营口),时称奉庄“谢裕大茶行”销售,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然后销向华北,遂名扬天下。
总之,黄山毛峰产自安徽黄山,是我国的名茶,属于烘青绿茶,清朝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创制了这款茶,流传到现在,黄山毛峰一直都是口碑极好的。黄山毛峰于清明谷雨十分采摘,再工人手工炒制,外形微卷,绿中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