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花茶的加工传统工艺和储存
花茶属再加工茶,是国家主要特种茶之一。花茶在闽东的生产历史不上百年。花茶窨制是根据茶叶吸香、鲜花吐香的特点,将两者结合,相互拌和,在适宜的吸香、吐香环境技术条件下,使茶坯充分吸收花香而制成花茶。
清光绪年间(187~1908年),宁德茶商开始在金涵茶叶可以泡几遍模拟竟聘茶叶经理职务种植玉兰、茉莉试验窨制花茶。宣统二年(191年),宁德"一团春”茶行试制玉兰片花茶获得成功。民国4年(191年),玉兰片花茶参加巴拿马国际万国商品博览会展出,获得好评。抗日战争时期,海口封锁,花茶随之停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东花茶生产恢复。60年代,宁德茶场率先恢复传统花茶生产工艺,开始生产少量茉莉花茶。尔后,闽东各县添置窨花制茶设备,产量逐年上升。
闽东花茶基本上是茉莉烘青。一般选取首春优质精制烘青绿茶或茶坯,采用初伏至中伏晴的茉莉花为原料,再配以相应的工艺窨制而成的既有茶香、又有花香的优质香型茶。
闽东花茶加工的传统工艺是:原料处理包括茶坯复火冷却,茉莉花的采收与护养一茶与花的拌和、窨制→通风散热→起花和复火干燥→转窨或提花。闽东茶区窨花均用手工窨制.有地窨,囤窨箱窨等几种方法,工序繁杂,每次一层花、一层茶,堆积6~7层,需经4一5个小时方倒出通风,混和后又堆积数小时,然后筛出花渣再行烘焙,而没再转窨或提花。70年代以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花茶制作逐步实现机械化。至80年代,区内花茶产量占全省花茶总产量的一半,外贸花茶出口量占全省花茶出口总量的6O%。1982年,宁德茶厂生产的天山银毫茉莉花茶特级茉莉花茶在全国花茶优质品评选中均名列榜首。
1985年,福鼎茶厂生产的大姥银毫茉莉花茶,福安茶厂生产的超级、特级及一级茉莉花茶、宁德茶厂生产的天山明毫、天山银毫茉莉花茶以及福鼎太姥香云茉莉花茶均获得省优产品称号。1986年,寿宁茶厂生产的福寿银毫茉莉花茶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奖。至1992年,福鼎、宁德等地茶厂均采用窨制机械如流动式窨花机、箱式窨花机及全程自动化的窨制联合机等,大大减轻制茶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