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门红茶研究院 | 提高滇红茶香气和甜度的工艺研究
近年来茶叶市场上,红茶出现香气不高,甜度不够,有酸味的滇红茶,影响了滇红的品质。
基于已传承的滇红茶工艺,蒲门茶业注重科技研发,引入科技力量,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从产品原料到成品出库进行技术把关,保证产品质量。组织科研人员,针对滇红存在的香气不高,甜度不够,有酸味的现象,分析原因,从工艺入手,开展试制与研究,提高滇红品质。
通过应用现代工业新装备、新技术,优化整合滇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加工过程达到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提高产品加工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实现高值化精深加工并进行产业化示范,推进茶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解决传统滇红茶长期存在的酸性问题。滇红茶与其他茶产品不同,香气为自然香,无外添加作用形成的香气,因此滇红茶香气不高,目前也没有市场需求的国际香型,随着存放时间滇红茶的自然香气逐步消失和减弱,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解决提高传统香气的难题。滇红茶入口甜度为自然形成,但也存在长期存放消失或减弱现象,着力研究这一课题有利滇红茶保质期的重新科学认定。由于茶叶后发酵的历史存在和特有存在,制作当初为优质滇红茶也会因后发酵而产生酸感,影响了滇红茶的品质和存放,一直以来都作为茶人攻克的技术难题和工艺难题。
在《云南民族茶文化》一书中关于《提高滇红茶香气和甜度的工艺研究》茶叶煮大蒜有什么功效中就针对提香增甜、滇红茶发酸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主要从红茶原料选择——生产加工设备关键参数设置——试验流程等几大方面进行解剖,同时又主要分析了滇红茶提香增甜问题及滇红茶发酸分析做了大量试验。
通过连续2年多批次的试验,蒲门生产的滇红香气和甜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试验表明,引起滇红茶发酸主要有以下几大环节:
①收青:滇红茶由于采摘基地过于分散,离初制所距离远,地理环境复杂,茶青运送过程装茶太紧,距离较远,闷热,内部“缺氧发酵”,产生酸味物质。
②萎凋:萎凋摊凉厚度需适宜,萎凋槽摊凉厚度大,需及时鼓风,散发热气;雨水茶闷堆,接触不到氧气,缺氧发酵,产生酸味物质。
③发酵:需充分接触氧气,适度发酵;滇红茶初制工艺中严格执行发酵“翻叶”工序的较少,长时间发酵却缺氧,闷堆后产生酸味物质。
④烘干:充分烘干,毛茶水分重,存储过程持续“后发酵”,由于包装堆放,不能充分接触氧气,同样属于“缺氧发酵”,产生酸味物质。
⑤存储:未烘干的红茶中酶的活性没有完全失效,在存储中受潮,持续“缺氧后发酵”,产生酸味物质。
提香增甜的关键工艺是:
①鲜叶采摘:鲜叶原料来自无公害茶园的清洁、安全、环保的鲜叶,要求鲜叶原料达到嫩、鲜、匀、净的品质要求;
②萎凋:室内萎凋时充分通风,运用萎凋槽鼓风,但萎凋中间停止鼓风1~2次,每次约半小时,利于茶叶内水分恢复,均匀分布到叶面,有利于水解作用,产生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减少低沸点的青草气类香气物质。
③发酵:适度轻发酵、保持花果香鲜爽清新;
④烘干:需严格遵循二次干燥“足火快速高温薄摊、毛火慢速低温厚摊,中间摊凉”的原则;
⑤存储:红茶存储中需严格执行避光、干燥(密封)的要求,日晒产生日晒气;受潮吸水香气降低。
研究试验,根据产品品质状况对生产线的性能及工艺参数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通过应用现代工业新装备、新技术对如何优化滇红茶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加工水平、提高产品品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达到了提高传统滇红茶香气、提高传统滇红茶甜度、解决传统滇红茶长期存在的酸味问题、实现高值化精深加工并进行产业化示范、推进茶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