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故事传说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而关于正山小种还有一个故事传说:
正山小种故事传说
茶叶蛋> 相传,武夷山星村桐乡的江墩,地处海拔1500米左右。这里的乡民祖祖辈辈都制作茶或经营茶业。明末的某年,一支军队路过江墩,士兵们睡在茶青上,等军队离开后,茶青已经开始不同程度的发酵。于是,村民们赶紧将茶青揉拎后,用当地的马尾松烘干,这种带有马尾松特有的松脂香味的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当时,人们从来都习惯饮绿茶。于是,村民们便将茶挑到星村去出售。当时,当时,星村是茶叶的一个集散地,这种茶出售后的第二年,却被人高价订购。于是,这种发酵红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正山小种名字由来
“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WUYIBOHEA,其中WUYI是武夷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人工小种或烟小种)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
正山小种产地介绍
1、茶区分布
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65平方公里,东至麻粟,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产地仍以桐木关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亦有生产。
2、自然环境
产地仍以桐木关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产区四面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严寒,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大气中的二氧化炭含量仅为0。026%。雾当地具有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海拔1200~1500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8C,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
3、产地保护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65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金骏眉和银骏眉是正山小种中的优质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