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红茶“工夫”深
中国创造了“绿、红、白、黄、黑、乌龙茶”六大茶类。其中红茶类虽然妇孺皆知,但生产和消费的历史其实仅400年左右,而且长期以来属于对外贸易,国内茶客对其热情并不算高。
11月上旬,南宁一群资深茶友组团亲赴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安徽祁门红茶原产地深度走访了一趟,对祁门红茶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认识。返邕之后,他们带着在安徽的收获,自发组织了一场祁红品鉴交流茶会。
在当天的茶会上,茶友们首先品的是一款国内最大的祁门红茶生产商多次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特级祁门红茶。
只见干茶条索细长,黑黄相间,金毫明显,表明选用的是茶叶最嫩的部位—芽头所制作。因为芽头嫩度高,所以茶艺师用的是只有85℃的热水冲泡。第一道茶汤就已金黄透亮,干净清澈,散发出迷人高扬的花香,引来茶客们啧啧称赞。茶汤入嘴后,感觉滑顺甜柔,花香萦绕口腔久久不散,回味悠长。
“这种茶香竟有些类似晒干的玫瑰花香,真特别。”一位年轻的女茶友细细体味后说道。
南宁资深茶友黄国浩先生是此次茶会的组织者,他对这位女茶友细致观察表示认同。他说,祁门红茶正是凭借着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闻名于世,更有“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的赞誉。接下来要品评的茶,由祁门红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全手工制作,这种感受将体会得更为明显。
果然,第二款的干茶更条索紧秀细致,色泽乌黑中带金毫,外形更为漂亮。黄国浩说,祁门红茶闻名于世,不仅与其生长环境息息相关,更与祁门红茶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祁门红茶从初制到精制一共要经17道工序,充分凝聚着优秀制茶师的心血智慧,可谓中国工夫红茶的代表。这次大家亲眼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打袋、抖筛、飘筛等精彩技艺,祁红毛茶在师傅手中娴熟地挥洒,不断翻滚,渐渐变得匀称、规整……大家切实感受到了祁门红茶“工夫”之所在。
有了这一番解说,大家品第二款茶时更注意了细品慢饮。汤色较上一款更深沉,金黄明丽如花生油,倒入茶杯可见杯沿有一圈明亮的金黄圈,清亮悦目。茶汤入口,水路更为细腻,香气也更为鲜甜高长,醇和柔滑,回味隽厚,甘甜有香。
“如果没有比较,第一款已经开一家茶叶店怎么样让人惊艳,但这么对比着喝,高下立马可见,第二款口感完全不输顶级金骏眉。”茶友莫先生评价道。好的祁门红茶一般只能冲泡3次左右。茶过三巡后大家翻看茶底,呈现漂亮的古铜色,嫩芽清晰可见,果然好茶好工艺。